2014-06-04 09:57:00 来源:胜利日报 我要评论
大众网东营6月4日讯 录井信息实时传输23749口,油田内部用户每日点击5000余次,沙特、哥伦比亚等10余个海外市场服务经历……这些数据都和远程录井紧密凝结在一起。
近年来,地质录井公司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的目标,对标世界先进油服公司信息化建设标准,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进行融合革新,不断探索以“实时监控、专家决策、前后联动、提质提效”为框架的远程录井模式,公司用工总量减少86人,实现了管理提速提效,提高了录井服务勘探开发的质量和效益。
专家24小时支持,当好“千里眼”
5月4日8时50分,液晶屏幕显示哈深2井井深3800.6米。专家指挥中心主任介绍:“通过卫星传输方式,我们能一目了然地浏览、查阅远在4300公里之外的西北新区哈深2井的所有基础资料和实时数据。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
在这个远距离数据实时、高速交换的背后,有强大的信息平台和后方专家团队作为支持。
为了适应油田勘探开发的新要求,地质录井公司领导层跳出传统思维,走向转型思维,在国内率先提出“远程录井”的概念,研发使用“井场数据远程传输发布系统”。经过近年来重点投入、改善,拓展形成了“一个平台、一个中心、六大系统”的远程录井架构。一个平台指井场数据采集、传输、发布平台。一个中心指专家支持指挥中心。六大系统指远程岩性描述、远程工程预警、远程油气层评价、远程地质导向、远程地层压力评价、高清视频指挥系统。
在专家支持指挥中心配备长6米、高2.06米的高清液晶显示大屏,10名专家24小时轮流对工程、泥浆、气测等三大类46项数据座岗监控,所监控井的范围覆盖胜利油区、国内外部市场和部分海外市场,日监控的口井数最高峰值曾达142口。目前监控最远距离的井是位于印度尼西亚的KIDO-1X井,距离胜利大约4700公里。
同时,利用高清视频对内外市场正在运转的录井设备远程维修指导,两年来节约人员往返车辆费、差旅费30余万元。
智能化预警,当好“井卫士”
4月29日凌晨1时10分,专家支持指挥中心突然想起“叮叮叮”的报警声,值班人员看到液晶屏右侧弹出提示框,郑斜386井室内气管线硫化氢传感器检测值达1PPM。值班人员密切监控,3时室内硫化氢检测值达100PPM。期间,值班人员通过网络电话预警,提出加入泥浆药品的建议,工程采纳后,硫化氢浓度逐渐降低,直至为零。
作为远程录井的子系统,远程工程预警在预报井漏、溢流、有毒有害气体、钻具刺漏、气测异常、断钻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共预报工程异常249次,准确率达99%,为井控安全提供了最直接的技术保障。
远程地质导向系统通过建立单井三维地质导向模型,解决了原先几何导向的弊端,直观化引导钻头穿行油层,平均储层钻遇率达95%以上,如果钻井轨迹偏离目的层,就能第一时间预警。高清视频指挥系统则实现对井场监控的可视化。在丰深斜601井,通过在综合录井仪房顶安装高清摄像头和相关软件,在专家支持指挥中心,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实现高清摄像头的360度任意旋转和高清图像的实时无线传输,井场的要害位置尽收眼底。
智能化预警、网格化监控,延伸了服务链条,使录井技术服务在创新中向高端迈进。
促进效率提升,当好“助推器”
远程录井无疑是录井技术的一次变革,消除了跑井察看、肉眼识别、电话传达、人工查阅等传统手段带来的时效制约,助力提速提效。
公司召开的生产会、经济活动分析会、外部市场项目述职会等,都采取了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减少人员往返,会议费同比下降25%。
适应扁平化组织结构要求,在公司、三级单位、录井队的管理架构下,撤掉了6个三级单位部室,进一步压减管理和辅助人员55人,重返一线26人。优化一线队伍结构,试点建立的30个远程录井队,单队平均减少1至2人。
公司在探井中推行随钻实时评价,在开发井重点推行地质导向,实现了地下“摸着打”向“看着打”转变,目的层、重点层卡准率保持了100%。
西参1井钻至井深2620.81米,现场地质取心后,录井技术人员初步识别岩心岩性可能为变质岩,不能确定具体岩性,将岩心放在远程地质图像传输仪中,将放大50倍的高清三维图像实时传输回专家支持指挥中心,专家判断岩性为片岩,已进入元古界地层,可以确定完钻井深,这为甲方决策节省了宝贵时间。以往遇到疑难岩性,现场采样后快递寄回东营需要5至6天,紧急样品则需专人携带坐飞机赶回。
在垦127井录井实时分析中,专家、用户、现场技术人员能调取垦126井、垦119井等邻井资料,直观化地对比分析。“原先几个小时的人工查询,现在一键即明。”一位甲方用户深有感触地说。
界面的友好性、海量的信息吸引了众多客户群的查阅,仅在胜利内部,就有勘探项目部、开发处、地质科学研究院和部分采油厂、钻井公司共30余家单位千余名人员使用。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