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钻井五公司多办法齐下 精细管理挖潜增效应对低油价

2015-07-30 15:52:00    作者:李慧君 李彦涵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黄河钻井五公司;多办法;齐下;精细管理;挖潜增效;应对;低油价
[提要]7月29日,胜利油田石油管理局举办了2015年“胜利油田企业开放日”,邀请在职、退休职工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热心网民及媒体记者进入油田企业实地参观,记者跟随参观团深入黄河钻井五分公司,了解其精细管理,挖潜增效,积极应对低油价“寒冬期”的一系列措施办法。

  大众网东营7月30日讯(记者 李慧君 见习记者 李彦涵)7月29日,胜利油田石油管理局举办了2015年“胜利油田企业开放日”,邀请在职、退休职工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热心网民及媒体记者进入油田企业实地参观,记者跟随参观团深入黄河钻井五公司,了解其精细管理,挖潜增效,积极应对低油价“寒冬期”的一系列措施办法。

  据黄河钻井五公司党委副书记毕英涛在座谈会上介绍,为应对低油价导致的经营困境,总公司持续加大成本费用节控力度。利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将48项费用计划项目细化为230项。制定了特殊时期降本减费管理考核办法,最大限度地压减费用开支,平均压减幅度38%,有5项费用直接压减为零。严格执行内控要求,持续加强经营分析,深化内部自查自改,促进了管理的依法合规、精细规范。建立完善单井考核体系,由总公司直接考核钻井队,目前已实现了正常化运行,有效加强了对直接作业的成本管控。改革公务用车管理,取消专车服务,总公司机关生产指挥车辆由73台压减至48台,压缩车辆台班459个。各专业公司在当前车辆台班的基础上,相应压减35%以上。  

  黄河钻井总公司党委宣传科科长闫业军向记者介绍,为积极应对低油价导致的经营困境,公司除持续加大成本费用节控力度外,还在谋划新常态下用工管控新思路,探索实施“人机分离、人岗分离”模式。  

  “人机分离”是以提高钻机资源配置效率为目的,改变传统的钻机与人员固定配置模式,以市场需求和工作量为依据,将人员与钻机设备分离,实行人、机双线并行。2015年,公司在西北市场试点运行“人机分离”模式。西北市场由分公司管理体制改为项目管理,保留20名管理人员;原属468名员工全部划转各钻井公司,人机彻底分离。项目中标后,根据施工区域、工程设计、施工井型配备钻机,对应需求配置各岗位人员,实行项目独立核算、单井单机考核。项目结束后队伍解散,人员返回原单位。

  在胜利油区试行“人岗分离”模式。将设备入库井队的571名员工与原固定岗位分离,打破岗位界限,调整充实到在用钻机井队;对员工进行转岗、取证培训,根据考核结果和实际用工需求,通过劳务输出方式补充到空缺岗位,满足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通过实施“人机分离、人岗分离”,有效盘活了人力资源配置,形成了“岗位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激励导向。今年以来,公司优化调整岗位人员1132人,一线员工调整比例达到43%。组织培训44期,参加人数2300余人,为应对“寒冬期”,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座谈会最后,黄河钻井总公司的退休职工们对于此次学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刘师傅告诉大家,自己60年代来到胜利油田,经历了艰苦创业的过程。“腰里掖着一个铁筷子,手里拿着个饭盒子,选看像个逃难的,近看像个要饭的,仔细一看是个勘探的。”刘师傅说,这顺口溜就是那个年代打井的时候当地老百姓为我们石油工人们编的,不仅说起来朗朗上口也真真切切反映了我们当时的状态。现在处于低油价的寒冬期,在这样的严峻形式下,当代年轻人更应继续传承胜利精神,把胜利精神发扬光大。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