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童星林妙可的幕后推手?

2013-05-11 14:48:00    作者:于涛   来源:红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林妙可 干露 推手 童星 心机
[提要]一个14岁的孩子,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应,主要原因就是其过于“早熟”,背负起了与她年龄不相配的“心机”。正是这只手的操控,使她丧失了孩子的本真,变得工于世故,变得说话“太嗲”,变得“心机太重”。她是想做一个工于心计的明星,还是一个快乐的孩子?

  北京奥运会捧红了谁?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有一个小女孩,所有人都不可能忽略,那就是林妙可。凭借着一首与周华健合作的《我是明星》,让长相清纯可爱的林妙可捕获万千大众的好感。但是从出道之日起,质疑之声就不绝入耳。近年来关于林妙可的负面新闻从未消停,5月9日,《南方周末》的报道又将其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个14岁的孩子,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应,主要原因就是其过于“早熟”,背负起了与她年龄不相配的“心机”。14岁,一个纯真的年纪,本该在校园里奔奔跳跳,说一些可笑的天真的话。而从报道中我们看出,她主动去结识名人,场面话说的很漂亮,俨然一个交际明星。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即使是14岁的小孩,也有她自己的意识,完全可以选择她认为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大众之所以质疑林妙可,并不是质疑这个小姑娘,而是谴责她身后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正是这只手的操控,使她丧失了孩子的本真,变得工于世故,变得说话“太嗲”,变得“心机太重”。

  这只推手,有她父母的一份“功劳”。其父亲经常用名人的故事激励女儿,告诉她谁是名人,谁很了不起。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他们有实力有资源,对你的成名之路很有帮助”。这就暗示林妙可,要成为名人就要跟大人物交往,小人物可有可无。想讨得陌生的大人物的欢喜,难免地要笑脸相迎,久而久之就会刻意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曲意逢迎。与人交往,不是看他是不是名人,有没有可利用的资源,而是需要看其本质,是不是一个好人。名人也有很多道德品质很差的人,普通人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其次,社会也逃脱不了推手的干系。这个社会太功利太物质化,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道德品质退居其次,甚至有了一种可有可无的趋势。为了一句“出名要趁早”的话,人们可以不择手段。像芙蓉姐姐,像凤姐,像干露露,把人性中的一些“丑恶”作为成名的基石,为了人气,可以一再突破底线。

  “孩子在找寻他的声音,把它带走的是蟋蟀的王”,这是洛尔加的名诗《哑孩子》的句子。从一开始,林妙可就没有声音(假唱成名),到后来为了被剥夺的虚名提出“为国家出力了”的答辩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切的动作,有多少是她自己的意愿?她是想做一个工于心计的明星,还是一个快乐的孩子?

曹守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