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5 15:51:00 作者:李渊航 来源:广州日报 我要评论
《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芭蕾作品中人气很高。
《牡丹亭》中,红衣杜丽娘和白衣杜丽娘在舞台共舞,很有后现代的实验感。
《红色娘子军》剧照。新一代琼花的扮演者,减弱了过去舞蹈中符号性动作带来的生硬感,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专访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
6月22日、23日,中央芭蕾舞团的镇团之宝《红色娘子军》将在中山纪念堂上演,已经成为几代人心目中不变经典的《红色娘子军》,将带领广州观众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这次演出中,赴巴黎演出时的最强阵容、屡次在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荣获大奖的中芭“四大当家花旦”——朱妍、张剑、王启敏和孟宁宁,都将亮相广州,携近百人的“史上最强中芭阵容”,为羊城观众呈现芭蕾经典。前日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畅谈这部长演不衰的作品以及未来中芭的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李渊航
美丽
从“天鹅”到“娘子军”的转身
《红色娘子军》里的所有女战士都是《天鹅湖》中的天鹅,因此在排演时被批“像娘子不像军”。冯英透露,为了完成“天鹅”到“军人”的转身,而不只是单纯的“脱下纱裙换军装”,中芭常年坚持送演员到海南岛体验生活,还下军营训练,和男战士一样射击打靶,所以观众们在剧中看到的拼刺刀等场面,完全来自于演员们最真实的体验。
广州日报:这是中芭时隔四年后再次来到广州, 这次演出的新看点是什么?
冯英:我们有了一批新人,新人在演出时会有新的朝气、风貌,观众感受到演员新鲜的表达气息。芭蕾舞就是这样,跟看京剧一样,不同的“角儿”有不同的演绎,不同的情感传递,一百个观众能看到一百个琼花。
广州日报:张剑、鲁娜已是第五代琼花,作为老一辈琼花,您如何评价两位新人?
冯英:张剑技术全面,表演时气质丰满,动作幅度大,有力度,动作柔韧性好,比较符合琼花的特征,诠释角色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鲁娜很有个性,粗犷、野性。她俩每个人的表现都很有特点。
广州日报:相比于老一代“娘子军”,年轻演员演绎革命时期人物会不会有隔膜,如何培养年轻演员的精气神?
冯英:演员表演时一定要设身处地假想自己处在戏中的时代、环境、情感世界中,演英雄就要把自己想象成英雄,一定要有大无畏的精神。中芭传承《红色娘子军》中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不变的,变的是演绎方式,如果还是像第一代娘子军那样,表演时攥拳头、瞪眼睛,观众也接受不了,为了适应观众审美,我们也会变化,比如演员的妆已经不会化得那么浓了,演绎任何作品都不能背离当下,不管是演员还是观众,因为你生活在当下。
而培养年轻演员的精气神是潜移默化的。《红色娘子军》题材特殊,演员需要有军人风范和气概,我们组织年轻演员军训过,投弹、射击、操练都学过,还到海南体验生活,这都是必要的,有了体悟,人物才会真实。
魅力
循环的生命力正是它的神奇之处
从将近50年前主演吴琼花的白淑湘到1992年的冯英,再到如今的朱妍、张剑,“娘子军”的演员阵容已经换了五代。冯英说,《红色娘子军》的神奇在于其循环的生命力。
广州日报:从首演至今,《红色娘子军》演了2500多场了,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
冯英:《红色娘子军》在中国具有特殊的影响力,是里程碑式的艺术作品,是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见证。从首演到现在将近3000场,证明了中国对于文学艺术的重视,百姓对芭蕾作品的渴望在增强,对芭蕾艺术的认可度也在提高。《红色娘子军》是中国文化艺术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音乐、舞美、服装到舞剧设计很紧凑,音乐的震撼力,舞蹈结构的紧凑性是其他作品不可比拟的,因此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广州日报:《红色娘子军》的观众以中老年观众为主,有无想过吸引年轻观众?
冯英:我们的年轻观众很多。之前我们也担心年轻人会不会觉得这个戏过时了,但演出结束后,很多年轻人来要签名,他们觉得音乐震撼、好听,画面感好,有些觉得穿着短裤揣着枪的造型很时尚。我们在上海演出时,有一家六口人来观看,原来是1993年我们刚恢复演出《红色娘子军》时被男主人看到了,从此心里扎下了根,现在他孩子20多岁了,就带着孩子一起来。我觉得这部作品的魅力是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
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观众群,60年代演出时,那时的年轻观众,到今天不就是来怀旧的嘛。现在的年轻观众,20年后,他们又来怀旧。这是一个循环,循环的生命力正是这个作品的神奇之处,不像现在有些作品,红极一时,演两天就不再演了,影响就不在了。
未来
真正有影响力的还是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蜚声海外到《牡丹亭》的后现代实验,中芭一直在走芭蕾民族化的道路。
广州日报:通过《红色娘子军》中芭实现了芭蕾民族化的创新,中芭也通过该剧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中芭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芭蕾民族化吗?
冯英:这个路肯定要继续走,事实证明,芭蕾民族化已经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另外,我们在国际上也不能示弱,要想在国际上更加有地位和影响,也要加强现当代芭蕾和古典芭蕾的演绎。中芭定位是三足鼎立,要在世界上立足,一要传承好古典芭蕾,二要继续坚持芭蕾民族化,三要做好现当代芭蕾,要并驾齐驱向前走。
广州日报:按照《红色娘子军》的模式,中芭又创作了哪些新作品?市场表现如何?
冯英:《红色娘子军》成功之后,中芭不断推出此类作品,从上世纪70年代的《祝福》开始,像《敦煌》、《杨贵妃》,包括最近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牡丹亭》一直都在尝试,任何成功都有前面的铺垫,但还是要根据大环境而调整。不能简单地对比市场表现。过去的特殊年代,观众看的东西有限,现在艺术形式极大丰富,观众选择也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作为剧团我们应该提供丰富的作品让观众选择。
广州日报:中芭近两年不断尝试古典和现当代芭蕾舞剧,是不是演这类作品更容易被国际上认可和接受?
冯英:根据我们的经验,走出去之后真正有影响力的还是我们自己的作品,像《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牡丹亭》,因为鲜明的民族特色,让老外觉得很罕见,这是中国为世界芭蕾绽放的花,绽放的是民族精神、特色。演好古典、近现代芭蕾,同时有自己的作品,世界一流院团才会认同你,你才能有一席之地。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