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1 09:28:00 作者:成岗 来源:中国江苏网 我要评论
中国江苏网7月21日讯 袁春荪大爷退休前是一名编辑,作为一名业余书法爱好者,和一般书法爱好者不一样的是,袁大爷有个很奇特的习惯,就是“咬文嚼字”。这不是指对报纸书籍上的文章吹毛求疵,而是能从字里行间推敲出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探究出汉字的深入意义。近日,袁春荪大爷给晨报来信,他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希望将自己“咬文嚼字”的小成果分享给更多的文字爱好者。
你认识这个“乕”字吗?
爱好书法的朋友应该对“乕”(音同虎)字并不陌生,“乕”字是“虎”在书法中的常见写法。袁大爷练字的时候,总觉得书法和正规“虎”字的写法大不相同。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乕”字有一竖,这一竖简直就是老虎的尾巴,非常的形象生动。袁大爷琢磨着,既然书法中的“虎”字写成“乕”,那么“乕”应该就是“虎”字的一个异体字。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袁大爷在好几本汉语类词典里查“虎”的词条,可是竟然找不到依据。
“有一次我用搜狗输入法打“虎”字,‘乕’突然跳出来,我就想,这不是我一直在找的虎的异体字吗?”茅塞顿开的袁大爷连忙上网查询,在康熙字典的在线版词条终于找到了虎,异体字:乕、虝。而查询汉典得出的结果是:乕,古同虎。
“乕”字的下部是一个巾,它很形象地描写了老虎身体的后半部,亦即长着尾巴的臀部。“我认为这个乕字造得最巧妙、最象形。”袁大爷说:“我希望那些常用的汉语类词典,尤其是《现代汉语词典》,能尽早地把‘乕’作为虎的合法异体字标注,以便让人们能够查找到这种草书虎字的权威依据、真正的原型。”
“尽忠”还是“精忠”?
随着电视剧《精忠岳飞》的播出,“精忠报国”和“尽忠报国”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对于这个问题,袁大爷也有自己的见解。袁大爷曾经去杭州的岳飞墓旅游,在那里他看到墙上印了“尽忠报国”四个字。所以袁大爷一直认为“尽忠”才是正确的。他说:“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大部分岳母刺字的故事都是后来的演义小说中出现的。”在《宋史·岳飞传》中记载“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可以看出,岳飞背上的字是“尽忠报国”而非人们熟悉的“精忠报国”。
那么,为什么“精忠报国”会流传下来呢?袁大爷告诉记者,现在“精忠报国”也是一个成语,和“尽忠报国”意思相近,就他的理解,很有可能是因为宋高宗曾赐“精忠岳飞”的称号给岳飞,因而后代的演义小说里就慢慢衍生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袁大爷发挥自己“咬文嚼字”的本事,查了词典,“尽忠”的含义是“竭尽忠心”(动词+名词),而“精忠”的含义则是“极其忠诚”(副词+形容词)。所以作为成语这两个词可以通用,但真正意义上是为国家“尽忠”,皇上认为他“精忠”。宗申 记者 成岗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