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8 17:11:00 作者:下派办 来源:东营干部下派网 我要评论
市委办公室驻村工作组进驻帮扶村以来,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开展党建帮扶、区域帮扶、产业帮扶和民生帮扶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取得积极成效。
开展党建帮扶,提升村级班子活力。发挥市直机关党建资源,建立机关党委与村支部结对、机关党支部与贫困户结对、机关党员与村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结对的三级党建结对帮扶机制,帮助帮扶村发展预备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并成立了安顺农机合作社党支部。建强党员学习阵地,新购置党建知识读本200余册,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帮助完善村级议事决策机制,提高村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开展区域帮扶,实现区域发展联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投资556万元对省道博新路永安镇境内5公里路段进行改造升级,促进改善整个永安镇的交通条件和城镇面貌。扎实推进下镇社区建设项目,科学规划,不断加大政策资金协调力度。争取市财政、交通、民政、农业等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在2年帮扶期内重点实施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信用金融服务站、社区小学、农贸市场、农机大院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为帮扶村进行农村电网改造、节能示范村、地源热泵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开展产业帮扶,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从提高棉花种植效益入手,邀请省农业厅种子专家到村实地考察,根据土壤特性优选棉花良种。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棉花种植户进行培训,实地讲解和演示棉花种植管理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预算投资95万元实施两万亩低产棉田改造工程,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开挖清淤沟渠、铺设涵管、修建引水排水闸门,改善棉花种植条件,提高规模效益。
开展民生帮扶,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本着便民、利民、服务群众的原则,在儿童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先后投入2.4万元开展助学关爱及走访慰问等活动。推进帮扶村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投资3.5万元对村文化大院进行整修,组建妇女舞蹈队,并配套齐全音响、服装等设施用品。集中投入10万多元对帮扶村的自来水管网和电网进行了改造升级,配套实施了村庄绿化、亮化工程,改善了村庄面貌,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马国亮供稿)
市纪委帮扶工作组入驻陈庄镇清河村以来,始终坚持“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的工作思路,注重发挥好党建帮扶带动作用,促进提升下派帮扶工作水平。
改进支部作风,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纪委职能作用,为帮扶村全体党员上一堂廉政教育课,加强反腐倡廉和勤政为民宣传,保障村“两委”换届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支部作风转变,帮助修订完善规章制度22项,重点围绕开展好“两评一树”活动、做好群众工作、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等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学习讨论,促进提升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
注重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群众综合素质。注重“将党员培养成农业科技能手和种养殖大户,将农业科技能手和种养殖大户发展成党员”,在帮扶村内广泛开展党员群众教育活动,帮助完善农家书屋、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学习阵地建设;先后多次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到村实地指导,在果树修剪、品种改良、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增强党员群众致富、带富能力,切实发挥好农村党员队伍的示范带动作用。
帮扶产业发展,加快群众增收致富进程。发挥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带动优势,加大帮扶资源投入,积极推进帮扶村产业发展。投入资金110万元为帮扶村硬化道路1200米,改善产业发展条件;通过积极协调引荐,在帮扶村成立了东营市清河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投资105.2万元的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肉牛存栏能力达到1000头。积极推广“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肉牛、肉羊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促进实现畜牧产业调整突破和农民增收致富。(宋中海供稿)
东营日报社帮扶工作组驻村以后,广泛调研了解,摸清村情民意,在报社党委的领导和下派工作队的指导下,科学研究和制定了帮扶工作规划,扎实推进各项帮扶工作开展。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帮扶村基础设施条件,投资82万元建设了路长1.7公里,路基宽4.5米的高标准水泥混凝土公路,使用寿命达10年以上。同时,投资5万多元在新修公路两旁配套安装了30盏路灯,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问题,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着力促进产业发展转型。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借鉴兄弟村镇发展经验,发挥帮扶村传统产业优势,建设高标准蔬菜种植小区,打造东营日报社有机基质蔬菜(韭菜)生产基地。驻村帮扶工作组统一协调水、肥及蔬菜良种投入,并统筹做好日常管理和产品销售工作,促进帮扶村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投资10万元对村文体广场进行了硬化;投资15万元新建了滩西村群众文体活动中心,配套完善相关办公、娱乐设施,并积极向有关部门协调争取体育健身器材,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群众提供了一个优良场所。(周绍军供稿)
市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下派帮扶工作的各项要求,创新区域帮扶措施,集中力量打造区域帮扶工作示范点,不断增强帮扶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示范带动效应。
建设农村社区,增强区域公共服务功能。规划建设面积1066平方米的盐窝镇新合社区,配套完善村“两委”办公、卫生计生、便民服务、健身休闲、幼儿教育、农资超市等功能设施,可辐射周边5个村4000多户群众受益;目前已累计投资160万元,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争取交通等相关部门支持,投资132万元为帮扶村及其周边两村硬化道路2300米,新修桥涵一座,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
优化资源投入,积极推进区域产业发展。扶植发展蔬菜大棚种植项目,计划流转土地100亩,新建高效蔬菜大棚60个,并帮扶完善区域电力、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扩大畜牧养殖产业规模,争取市级畜牧发展资金10万多元,为帮扶村5家规模以上蛋鸡养殖场新安装了电脑监控设备,提升管理水平。积极探索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目前项目正在推进当中。
争取政策支持,大力实施区域帮扶项目。争取国家发改委中央投资270万元,依托绿洲醇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年产3.8万吨芦笋果蔬汁饮料项目,能够带动周边芦笋种植面积5.8万亩,实现农业增收1052.7万元。争取国家发改委中央投资200万元支持盐窝镇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冷链物流项目,促进盐窝镇肉羊产业规范化发展。将盐窝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市唯一的城镇基础设施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并列入2012年中央投资项目储备,促进盐窝小城镇建设发展壮大。(王圣国供稿)
下派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市知识产权局驻村组严格按照市委帮扶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一条主线,紧紧围绕一个重点,全力实现一个提升,驻村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这条主线,夯实村级工作基础。以创建“基层组织示范点”为目标,帮助帮扶村配齐、配强了党员群众认可、带头致富能力强的村“两委”班子,并切实抓好村“两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了村干部的政治素养以及做好群众工作和致富带富的能力。依托广饶街道阳光公开制度,在村委大院设立高标准信息公开栏,于每月8日定期公开村内党务、村务、财务相关情况和信息,促进了村级事务管理的规范透明。
紧紧围绕群众致富增收这个重点,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特色农业带动作用,着力将颜一村的草莓种植产业做大做强。通过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扩大草莓种植面积,建成高标准草莓棚200多个,辐射周边8个村、120余农户,逐步形成辐射整个颜徐片区的标准化草莓示种植基地和草莓示范观光采摘园。组织村内20多个草莓种植大户成立了颜华草莓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草莓种植户向永久棚、立体栽培、富硒有机种植模式发展。投资15万余元,新打水井1眼,新上变压器1台。投资11万元在主要交通干道设置公益广告牌一处,加大对颜徐草莓的宣传推介力度。协调资金5万余元在草莓大棚区建成一条长1300多米、宽5米的沙石路,为草莓种植户的外出销售提供便利。另外,积极筹划将草莓种植与发展循环农业相结合,探索草莓循环种养生产新技术,促进将循环农业发展成为特色经济增长的又一突破口。
紧紧围绕提升生活质量这个目标,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着力改善帮扶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工程,通过上级扶持、村级自筹、群众捐助等形式,筹集资金140余万元,对全村8200多米主干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在主街道两侧统一规划修筑高标准的排水沟,铺设了1400米花砖,在东西胡同安装路灯40盏,保障了村民出行安全。以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中心,依托村内文艺骨干组建了两支舞狮队、一支秧歌队,积极筹办了建党90周年“红色七月”文化下乡专场演出等文化活动,大大提升了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徐爽供稿)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进驻明集乡大张村以来,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着力实施一系列惠民便民项目,努力增强区域发展能力,取得积极成效。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投资75万多元实施了进村桥建设项目和村内道路硬化一期工程,打通了大张村及周边村庄与乡政府,乡中心小学、幼儿园的联系,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
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驻村组积极与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搞好对接,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先后多次到安徽亳州和省内枣庄市等地市参观考察中草药种植项目,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先期规划建设500亩明集乡中草药示范区和200亩大张村中草药种植区,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扶植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重视基层群众工作,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和联系。投资15万元为帮扶村建设了“农家书屋”和“农民网吧”。组织患眼疾的18名群众到市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为1名病情较重的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治疗手术。积极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捐资助学、关爱困难户等活动,增进与基层群众的联系和感情,夯实下派帮扶的群众基础。(张振供稿)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