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3月6日讯 学生开学在即,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维护中小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构建平安和谐交通的具体要求,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因此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保障师生安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不可松懈的艰巨任务。
(一)建立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及机关部门要把切实维护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摆到重要位置,把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日常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坚持不懈的中心工作来抓,实现短期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齐抓共管,标本兼治,成立由政府牵头、公安、教育、交警、安监、城管等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责任措施,切实维护好校园周边秩序。
(二)开展交通法规常识宣传。一是建立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将交通安全教育系统纳入教学计划,拓宽教育渠道,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二是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开展体验式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自防意识,增强自我维护交通环境的责任感;三是针对学生家长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而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们,因此交通管理部门要结合“五进”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开展,抓住学校、家庭两大环节,在深入学校给学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同时,积极邀请学生家长一同上课,使学生和家长共同受到教育,提高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整体校区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
(三)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建立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教育部门要责成学校积极配合交警部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在学校建设学生社会活动实践基地,在实践基地设置道路交通标识、标线、信号灯、事故展台,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教育部门应将各学校争创“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列入年终综合考评主要内容,提高各学校参与安全教育宣传的重视程度;学校要与各班级、各班级与学生家长层层签定责任状, 将学校保卫人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列为学生交通安全第一责任人;实行学生上、放学教师带班制度,在学校门口指挥学生遵章行驶;对于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错时放学制,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事故的发生;学校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土地资源(如学校操场、办公楼前道路、其他空场等),将其辟为临时停车场,允许接送学生的车辆进入校园,既让家长、学生省心省力,又可有效缓解道路交通压力,确保学生交通安全。
(四)完善路道基础设施 。各职能部门要加大排查力度,对校园周边交通隐患进行排查,登记造册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校园周边交通设施投入,在校园周边施划人行横道线,设置减速、限速、慢行、让行等标志,有条件的还应当设置停车位,有效遏制涉及学校师生交通事故发生,确保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畅通。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关心、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所有的孩子都能“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