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6 15:34: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社区六进’合民心、顺民意,对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幸福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要柔化管理身段,前置服务触角,最近距离提供便民服务,先行一步消除危险隐患,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真正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局长张俊海说。
回应多元诉求,“点单式服务”人情味十足
“车辆挂牌难、猫腻多,审换驾证权限集中、等号排队,交通事故处理繁琐、耗时费力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局党委的顽疾。”市公安局纪委的负责同志说。为了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市公安局车管所率先开展车管进社区活动,将交通信息查询、交通违法处理、车辆检验以及办理补、换领机动车号牌、驾驶证、行驶证,驾驶人体检等11项业务办理权限下放到社区。
“车管进社区后,群众办理业务由原来的拥挤不堪变成现在的‘立等可取’,不仅分流了业务人群,提升了服务质量,原本那些防不胜防的‘车虫子’也没了市场,老百姓自然竖起了大拇指。”市车管所所长闫新军说。
对“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下班我下班”的错位矛盾,车管所新区服务站先后推出了一系列“菜单式服务”:针对上班族、外地人员、特殊群体、网民分别推行了“延时服务、电话预约、短信提醒、上门服务、网上办理”等特色服务,不同群体可以按照各自“喜好”点单,解决了“众口难调”的问题。如今,像中山社区这样“富有人情味儿”车管服务站,全市已有17个,让办事群众感到既贴心又暖心。
以保有车辆5000余辆的中山社区为例,自开展车管进社区以来,全市车管服务站共办理业务12000余笔,调解轻微交通事故218起,辖区一般道路交通事故较同期下降26%。
整合社会资源,“多位一体”使平安触手可及
“子女不在身边,对于我们独居老人来说,遇到个急事经常抓瞎。上个月,院子里的小偏房失了火,我按了一下安装在床头的红色报警按钮,不到2分钟,社区民警就抗着灭火器把火苗扑灭了。”家住青华社区的杨大娘说。
红色报警按钮是东营公安分局在推进消防进社区过程中催生的一项“小发明”。他们在每一户社区空巢老人、残障人员家中安装了一个红色的报警器,居民遇到急事,只需按一下按钮,社区民警和消防志愿者就会在最短时间到达居民家中。
在中山社区,社区民警根据自主研发的“交通安全管理系统”,走访录入了辖区驾驶人、车辆信息,能够非常快捷、准确的查清每家每户车辆和驾驶员情况,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肇事逃逸事故案件的侦破效率。他们还通过安装在危化品车辆上的GPS定位系统进行车辆行迹实时动态监控,一旦超速、长时间疲劳驾驶就会报警提醒,从源头上预防了险情发生。
东营区文汇派出所青华社区是最先实现“社区六进”的警务室,他们在“社区综治、流动人口管理、视频监控、司法调解”等“五位一体”警务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创新了社区“事务同担,稳定共保”管理模式。社区民警会同社区街道干部组织保安、楼道长、消防志愿者开展小区物业整治、隐患排查、信息采集、矛盾纠纷调处等活动,受到居委会干部职工、辖区群众的好评。“小区停车有序了,再也不用为‘抢车位’烦心了。”居民尹立鹏表示。
“随着‘社区六进’工作的开展,‘五位一体’丰富为‘多位一体’,使得各类治安案件、矛盾纠纷明显减少。”警务室民警罗斌说。
今年以来,全市88个社区、1073个村庄实现了刑事犯罪“零发案”,河口区、垦利县、利津县实现了无刑事案件天数超过100天的历史记录。
打造网络直通,让“数据跑路”送服务到家
今年10月份,在外地经商的南田社区的居民薄刚无法回家办理二代身份证,他通过“东营公安民生服务在线”“网上警务室”向社区民警谢荣求助。谢荣通过QQ要来了他的资料,联系户籍室为他申请办好了身份证,及时邮寄到了他的手中。她还开设了全市第一个公安政务微博“我的户籍坊”,户籍办理、消防宣传、法制服务等10余个业务事项被设置到她的网上警务日志中,随时为群众提供服务。
在中山社区,民警曲庆林则依托社区网络,开设了“中山社区交通服务网”、“牵手平安行”车友论坛和警民 QQ群,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解答群众咨询、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现在已有超过5000名的驾驶员成为了各社区网上交友会的会员。
像谢荣、曲庆林一样,广大社区民警利用市公安局统一搭建的“网上公安局”“网上警务室”“网上车管所”等平台,配合各自的网络“小发明”直接将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已经逐渐成为他们的习惯和常态。
通过推行网管进社区,群众利用互联网登陆“东营公安民生服务在线”,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即可办理车管、外管、户政、消防等业务。今年以来,“东营公安民生服务在线”共办理网上业务7万余件,其中,“网上警务室”受理业务2779件;“网上车管所”受理车牌选号业务23141个,回复咨询2133次。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