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六旬老农捐献的眼角膜帮助两人复明

2017-03-10 10:01:00 来源: 齐鲁晚报网 作者:

  “你听,又一个人捐献眼角膜帮助别人复明了,我死后也能帮助别人复明,不信,你看着。”崔风花想起老伴王文安生前每次从家里老古董收音机听到别人捐献眼角膜的事迹时,王文安就像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战友”,更加坚定了捐献眼角膜的信念。3月7日下午,东营市红十字会与利津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带着好消息来到利津县汀罗镇建华村崔风花家中:王文安老人捐献的眼角膜已经成功移植给两位患者,手术顺利,患者全部在康复中。现在王文安的遗愿终于成功实现。

  “老伴,你以后也捐了吧”

  “这么好,真帮了两个人复明了?这样俺老伴捐的眼角膜没白费,也算是完成他的遗愿了。”62岁的崔风花拿着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送来的山东省红十字眼库捐献眼角膜使用情况反馈书,眼含泪水露出了微笑。

  2月19日下午,山东省眼科医院专家来到利津县汀罗镇建华村为王文安老人(已故)摘取了角膜,终年67岁的王文安成为利津县首例(全市第12例)成功捐献角膜的志愿者。3月7日,由于崔风花老人不识字,利津县红十字会党组副书记、主任科员李茂友便将反馈书的内容一字一句地读给她听。王文安老人的角膜在捐献的第二天就成功移植给安徽芜湖73岁邹先生和济宁邹城62岁赵女士,手术都非常顺利,患者全部在康复中。

  已故王文安生前是一位农民,老人生前经常听广播,了解到捐献眼角膜可以帮助别人复明,患有心脏病的他联系利津县红十字会,于2013年4月签署了捐献协议。近两年来王老先生身体状况愈发不好,今年2月18日晚上十点四十分,王老先生病情恶化,医治无效在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逝世。家人在悲痛之余不忘他的遗愿,第一时间联系了县红十字会,帮他实现了这个朴素又伟大的心愿。

  “他去世之前还跟我说,你身体挺好,以后死了也捐了吧,烧了没有用,还不如帮助别人。”崔风花边擦着老伴的遗像边说,她正考虑这几天跟子女们商量一下,也签个捐献协议书。

  红会电话装牛奶袋里贴身携带

  “以前他都是把记有红十字会电话的纸条放在这里面,天天带着。”崔风花拿出一个用牛奶袋做的小袋子,王文安生前就一直带着这个袋子,尤其是住院的时候。

  “几乎每次住院,家属都给我们打电话,说老人要求打的,签了捐献协议就要兑现承诺,也怕通知晚了,再错过了最佳捐献时机,便不断地嘱咐家属一定要让他的眼角膜帮助别人复明,也代替老人看着小孙女健康快乐长大。”李茂友说,2013年王文安老人签订捐献眼角膜协议书之后,身体还比之前好了很多,之后和老伴去东营港负责环卫工作,在海港上打扫卫生,一干就是两年。

  近两年王文安老人身体状况愈发不好,2016年就住了6次医院,2017年住了3次,曾有3次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后来身体越来越不好之后,就不外出打工了,他说离家太远了,怕到时候来不及捐献。”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的王文安在老伴崔风花眼里是一个固执、能干、善良、守信用又爱打抱不平的人。之前,王文安放牛回来,听见邻居家打架,来不及拴牛就去劝架,结果已经怀有小牛犊的牛误吃了老鼠药。

  王文安一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境并不富裕,到现在崔风花住的房子仍是四间砖瓦房,院子没有围墙,“这些年光给老伴看病,也没有多少钱,就一直没有给院子盖起围墙来。”崔风花说家里一台用了40多年的收音机是王文安老人生前的最爱,平时要是听见又有谁捐献眼角膜帮助别人复明了,王文安就特别高兴,“一听见捐献的事迹,他就跟我说,你看又一个人捐献眼角膜帮助别人复明了,我死后也能帮助别人复明,不信,你看着,说不定可以帮助两个人呢。果真,现在帮助了两个人,如愿了。”

  村民从不理解到向他学习

  终年67岁的王文安成为利津县首例(全市第12例)成功捐献角膜的志愿者,这在利津十里八乡可是一个大事,“他这个做法真是太超前了,大家从来没这么干过,刚开始不理解,现在听说还帮助别人复明了,大家现在都称赞他。”王文安老人的发小胡连华说。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古人讲究死者为大,崔风花老人同意捐献老伴的眼角膜,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大家以为她是为了钱,把老伴的眼角膜卖了,“刚开始就有人问我,给了我多少钱,心里确实挺难受的,大家都不相信,我只是帮老伴完成了一个心愿。”

  “这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万事开头难,观念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地大家都开始接受了。”李茂友说,王文安老人的事迹在十里八乡慢慢传开了。刚开始大家都不理解,后来听说帮助别人了,都由衷地表示敬佩,现在他的“战友”越来越多了,邻村的农民李学文听说了王文安老人的事迹之后,也签定了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

  崔风花老人将王文安的遗像摆在了那台老收音机旁,又新买了几节电池,照顾完老父亲之后,她就不时打开收音机让老伴“听听”,他的事迹也在广播里播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玉青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