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同心圆”奏响“大合唱” ——写在济南-东营省会经济圈合作推进会召开之际

2020-08-01 10:35:03 来源: 东营网-东营日报 作者: 王俊杰 周乃东

  一面是一城山色半城湖,一面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不一样的风景,今天都有同样的期盼。

  济南,东营。这两座同饮黄河水的城市,多年来交流合作紧密。随着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两座城市“亲上加亲”,携手前行。

  同心同向的背后,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大逻辑和大选择。

/

  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着眼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省会经济圈南北串联长三角、京津冀两大世界级城市群,东西贯通胶东经济圈、中原城市群,在全省三大经济圈中战略地位重要,产业基础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在承接产业转移、配置生产要素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当下,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在区域的整体能级。作为省会经济圈的一员,东营既是直接受益者,也是重要参与者。

  机遇面前,敢闯敢试的东营人信心满怀,迅速行动,奋力融入省会经济圈,推动省会经济圈要素聚集、资源聚集、优势聚集。

/

  王彬彬/摄

  顶格推动、主动作为,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在融入省会经济圈中彰显“东营担当”

  定位决定地位,格局决定结局。

  高度重视、高位推动、高效推进,让东营在融入省会经济圈过程中赢得主动。

  市委书记李宽端多次作出批示,召开会议作出研究,要求抓住用好机遇,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主动融入省会经济圈,在省会城市的带动下,与省会经济圈各市一道,共同为做大做强省会经济圈贡献力量。

/

  资料图

  谋远者,知近路。

  今年1月份,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市委书记李宽端主持会议并讲话,提出要在全国全省发展布局中审视东营,在山东半岛城市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顺应趋势、科学谋划推进东营发展。打通向西连接黄河流域城市的通道,不断增强海铁联运、多式联运能力,更好地服务黄河流域和省会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把握区域和产业发展动向,提前谋划重大项目,深入研究国家政策,谋划储备推进项目……一步先,让东营在区域发展中步步先。

  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像枝间新绿伴随雨生,成为东营高质量发展路上的新机遇、新动力。

  6月3日,省政府《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提出要促进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等7市一体化发展,其中单独涉及东营的共6个方面11项内容。

  7月2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工作部署会暨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紧随其后,东营迅速跟进落实,一次次专题研究,一次次赴济对接,一次次坦诚务实交流,一次次连夜修改方案……这样的工作速度、力度和热度,为两市交流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对交织的政策机遇,如何统筹谋划、因地制宜、科学实施,考验着地方决策层的工作智慧与境界。

  把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与东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目标定位结合起来,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围绕重点领域谋划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是融入省会经济圈的“东营逻辑”。

  在有关项目谋划中,东营市积极向省有关联席会议办公室提报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事项,包括重大政策4项、重大平台12个、重大项目183个。

  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攥指”成拳、实现“1+1>2”,在融入省会经济圈中提升城市能级

  从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来看,推动经济圈内城市资源整合、错位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发展能级和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在融入省会经济圈过程中,东营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支持济南发挥龙头和核心作用,全面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推动省会经济圈要素集聚、资源集聚、优势集聚,打造山东区域发展的靓丽增长极。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先锋官”。

/

  资料图

  东营港是省会经济圈规模最大、最具潜力的出海口,年吞吐量约6000万吨,目前正与省港口集团合作,加快实施10万吨级液化品泊位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集油品、液化品、集装箱、散杂货于一体的区域性中心港口,打造省会经济圈主力港。

  这是东营加快推进济东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缩影。东营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着眼长远,部署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自2020年-2022年,谋划实施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54个项目,其中今年实施总投资近600亿元的27个项目,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奋力攻坚,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通省会经济圈交通大循环。

  延智/摄

  在高质量发展的视角下,加快产业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济南和东营都是制造业大市,产业各有特色、互为补充,具有良好合作基础。

  “济南的汽车、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等产业优势突出,东营是全国最大的橡胶轮胎生产基地,两市在这方面合作空间巨大。”“济南骨干药企、高校科研院所众多,东营生物医药产业产品丰富,双方合作前景好。”……对于两市产业一体化,东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是经济圈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

  “两市通过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定期派驻专家会坐诊等方式,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批多途径、多形式的医疗协同发展模式。目前,东营市人民医院与省立医院、市二院与千佛山医院联盟均已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书,成立医联体单位。”东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人员说,将尽快实现两地门诊、住院等医保服务“一卡通”,方便市民看病就医。

/

  黄高潮/摄

  近年来,东营市以“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定位,将发展文化旅游业摆上重要战略位置,依托“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等世界级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旅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黄河入海、我们回家”品牌逐渐打响。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说,随着两地合作的深化,有望整合泉城、黄河等文旅资源,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

  此外,在教育、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两市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联动,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融合,让省会经济圈市民共享一体化发展成果。

/

  延智/摄

  发挥优势、狠抓落实,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为区域发展作出东营贡献

  推动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好似“舞狮子”,必须首尾联动、步调一致、协同推进。

  如何全力支持济南发挥龙头和核心作用?如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如何抓住一体化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东营市决策层一直思考的问题。

  实际上,服务大局、服务中心,东营不仅有思路、有作为,更有优势。

  上半年,东营市实现生产总值1343.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比一季度提高3.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全省第一。

  生态优美、宜居宜业,是东营融入省会经济圈的“绿色”优势。

/

  驱车行驶在东营市东八路上,望向两侧,湿地里芦苇荡漾、群鸟在湖面嬉戏,一曲湿地与城市的依依恋歌在耳畔回响,“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特色风貌让人流连忘返。

  作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东营手握“湿地牌”,立足原生态做好“水文章”。东营市加快推进东八路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北二路沿线及金湖银河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等重点项目,实施天鹅湖蓄滞洪工程,加快建设无内涝城市,实现了河相通、水相连、能循环。

/

  张振祥/摄

  此外,东营市重点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修复、种质资源保护和生物栖息地建设、黄河入海流路治理和水系贯通、海岸带生态系统防护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展规模化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正在加快推进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努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

  产业是经济圈发展的根基,也是东营融入省会经济圈的重要优势。

/

  作为唯一既沿黄又沿海的城市,东营产业基础雄厚,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东营市坚持“工业为主、企业为尊、集群发展”,大力发展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加快布局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构建具有东营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5+2+2”产业体系。突出抓好石化产业转型升级,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全面起势,高端石化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我省高端化工领域唯一的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着力推进实施功能陶瓷5G关键材料、高端电磁线、高性能氧化铝纤维、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优质项目,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高性能氧化铝纤维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顺利,新材料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生物医药产业逆势上扬,上半年产值分别增长17%和47%。

/

  抓住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冲击和变革这一“机遇”,东营已站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战略高度谋划下步发展。

  在当前市场总体不够景气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装备、原材物料、技术转让的价格相对较低,正是一个搞技改的好时机。3月16日,东营市政府印发《关于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决定连续3年每年拿出3亿元,专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明确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组织实施“千企技改”工程,滚动实施1000项高水平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产业“内涵式转型”。

  科学谋划、主动作为,是东营融入省会经济圈的工作优势。

  去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10月份,我市就搭建工作专班,聘请国家宏观院、省宏观院等专业机构,共同编制黄河三角洲有关规划。积极做好向上争取汇报工作,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紧密对接,争取更多“东营元素”进入规划纲要中,沿黄高铁项目扎实向前推进……抢抓机遇,主动沟通,争取支持,为东营发展赢得了更大空间。

/

  延智/摄

  战“疫”有力,赢得主动。自2018年起,东营就开始建立社会治理“一张网”,将全市划分为6098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把7类445项社会治理工作全部纳入网格,构建起全要素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这项由东营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擘画推动的制度创新,已释放巨大综合效益。1月27日,大年初三,东营市仅用一天一夜就将湖北到东营人员全部登记完成,实现了“一人一档”管理。

  “双线作战”,赢得先机。今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之初,东营市决策层便将建立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机制提上了作战规划,提前研判分析,在全省率先实行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条线”作战,在推动复工复产、千企技改、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等政策助力下,迅速实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保证了经济及早恢复。

  挥舞手臂的采油机。 朱克民 摄

  重大工作谋划早、谋划实。去年12月下旬,东营市召开多场“四项重点工作”和“九个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论证会,大家齐聚一堂,献计出策,对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和行动计划方案进行论证。在2月21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上,各工作专班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就各自领域2020年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了汇报,经过讨论研究,决策更接地气、聚人气、有底气。毋庸置疑,提前确定重大工作、重大项目推进方案,为今年工作赢得了主动。

/

  延智/摄

  立足优势、用好优势、放大优势,让东营这座城市的竞争力、吸引力和魅力值不断提升。

  历史的发展,总有些关键的时间和节点。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当下,无疑是圈内各地发展的关键期和机遇期。

  在这样的历史时期,站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点上展望,更加坚信两座城市无限美好的明天!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