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1+3+3”工作法 东营共青团助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

2020-11-18 17:05:1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乃馨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乃馨 东营报道

  东营团市委探索实施“1+3+3”工作法,全面深化青春向网格报到行动,积极下沉团的力量到社区,建立“基层吹哨、团组织报到”工作体系,及时回应落实青少年群体关切,形成党政把方向,共青团当先锋,青年人共同参与生动局面,努力为东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推行“一项入驻”,主动参与实体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建设。联合东营市委政法委、东营市司法局印发《关于深入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体系建设努力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青春贡献的实施方案》,选拔有责任心、有专业、有特长的150余名团干部兼职担任人民调解员,入驻市级、县区、镇街和较大的城市、农村社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参与平台建设,争取专门场所,设置专门工位,协助开展青少年相关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同时,在有条件的县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购买专门青少年社工项目岗位,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起公安、法院、检察、司法、人社、综合执法等行业青年和司法社工、社会组织等力量,积极入驻各级调处中心场所。拟于11月底,在市级、县区、镇街层面全面完成入驻工作。

  组建“三支队伍”,深度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大格局。组建青年助理网格员队伍,积极参与排查化解社区层面问题矛盾。开展青春向网格报到行动,推动夯实基层团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努力强化“四个支撑”。一是强化队伍支撑。东营市招募青年助理网格员560名,实行“1+N”组团模式,在每个镇街都组建起一支10人、年龄30岁的青年助理网格员队伍,引领团员青年和青年志愿者走进基础网格,排查上报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相关苗头性问题150余个。二是强化载体支撑。主动参与红色物业建设,推荐青年代表进入业委会、议事会、理事会,组建青春业委会50余个,凝聚“网小青”志愿服务队40余支,建立服务资源清单,提供各类服务支持,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强化组织支撑。建设基层青年之家33个,发挥组织属性,开展网格团建,凝聚青年人才,深化社区服务。四是强化项目支撑。常态化开展普法、自护、交通安全、防溺水等宣教活动110场次,实现团网融合,实现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组建青少年维权专家团队,积极参与化解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问题矛盾。服务刑事案件32件、45人,组建支持小组32个,合适成年人到场4人次,社会调查30个、200人次,被害人救助服务100人次,附条件不起诉帮教服务310人次,累计个案服务600余人次,再社会化回归率100%,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打造专业平台。争取市政府投资计划项目185万元,高标准建设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一门受理”涉罪未成年人案件,起到良好基础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近期被团省委作为全省唯一候选,推荐参评全国12355青少年服务台示范台评选。深化普法教育。突出“青春与法同行”项目建设,建立70人模拟法庭导师团,定期举办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和学法用法网上知识竞赛,常态化开展普法展演、禁毒教育、交通法规等法治宣教活动1000余场次、覆盖6万余人,争取到团中央法治宣传、禁毒防艾小额资助项目2个。

  组建心理咨询专家团队,积极参与化解青少年家庭教育方面问题矛盾。市级层面,发挥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辐射带动作用,总访问量达到32000人次,提供一对一服务5100人次,开展社区服务心理辅导百场行活动,1年内在社区建设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站20处,常态化开展青年心理咨询服务,负责人李俊芹被评为齐鲁和谐使者。

  突出“三个项目”,着力打造创新社会治理团属品牌。突出“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创建,着力打造服务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工作品牌。突出社区、村在青少年普法工作中的基础性、源头性地位,依托基层学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综治中心、萤火虫学堂、青年之家等,争创国家级“双零”社区(村)。突出青少年维权岗创建,着力打造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工作品牌。全面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工作,累计创建省级以上青少年维权岗43个,每年确定市级创建单位不少于15个、县区不少于60个,动员社会力量,创新工作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扩大维权队伍,发挥职能作用,扎扎实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突出社会帮扶平台创建,着力打造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实行“志愿服务队+项目+站点+接力”运作模式,建成社区青年志愿服务站、城区青年志愿服务驿站、萤火虫学堂等90个,凝聚青年社会组织19支,积极开展物业服务、法律服务、电梯维保、电信服务、智慧社区、金融服务等专业化志愿服务,以志愿公益、便民服务等形式,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各类青年志愿服务支持,着力提升团组织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效。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丰丽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