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丰丽莎
由山东卫视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全国首档党建融媒体户外音乐故事节目《寻声记》第四期东营篇将于6月6日周日晚9:20在山东卫视播出。
《寻声记》以“追寻过往,致敬荣光”为主题,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担任“寻声串讲人”。本期节目,唐朝乐队主唱丁武、鼓手赵年、吉他手大龙、吉他手经纬、贝斯手顾忠和山东广电主持人王晓龙、张美琪一起组成“寻声团”,走进英雄城市东营,沿着历史的声音,探寻声音背后的故事,并将在黄河入海口重新演绎《国际歌》。
唐朝乐队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内地重金属摇滚乐队,有《梦回唐朝》《飞翔鸟》《国际歌》等诸多代表作,曾获得第7届金唱片奖“摇滚类乐队奖”和华语金曲奖“殿堂级乐队奖”。1991年,唐朝乐队曾在首张专辑《唐朝》中以摇滚的形式激昂翻唱《国际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用生命守护《共产党宣言》
枣木杠子乱弹、九龙翻身鼓引发创作灵感
《寻声记》本期节目聚焦山东东营,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研究员陈泽华发布“火海中急促的脚步声”“密室中的宣讲声”“动员参军的口号”三个寻声任务,讲述任务背后的党史故事。东营是中国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石油基地。而在抗战年代,东营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稳固大后方,为前线输送了大量物资装备和一批批英勇的战士。我国唯一一本在农民兄弟中流传、实践和保存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就是在东营广饶发现并最后捐出。
根据“火海中急促的脚步声”,寻声团丁武、顾忠、大龙和王晓龙来到了位于广饶县大王镇刘集后村的《共产党宣言》纪念馆,找到了原刘集村党支部书记刘洪业。90多年前,一本印有“大胡子”头像的小册子传到了刘集,经刘集党支部书记刘良才、支部委员刘考文冒着生命危险传播和保护,最终交到了刘洪业的爷爷刘世厚手里守护,新中国成立后捐给国家。这本“大胡子”头像小册子正是由陈望道翻译、1920年8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被认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在刘集村,寻声团还偶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枣木杠子乱弹”。这种流传于大王镇的独特民间小调因节奏鲜明、通俗易懂,被刘良才等先辈用来讲解传播《共产党宣言》。这给寻声团歌曲的创作带来很大启发。
循着“密室里的宣讲声”,寻声团丁武、顾忠、大龙和王晓龙在广饶县大王镇刘集党支部旧址找到了83岁的刘奎湘。1925年,刘奎湘的爷爷、刘集党支部第一任书记刘良才在自家院子成立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中共刘集支部,发展党员、创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协会,宣传革命思想。
寻声团赵年、经纬、张美琪则根据“动员参军的口号”线索,在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西商村找到了村支部书记商宝明,倾听了广北大参军集体模范商家连的事迹。1945年春节前夕,西商村的村民踊跃参军,出现了娘送子、妻送郎,父子兄弟齐上场的情景,商家连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如今的商家村成立了新商家连党员志愿服务队。寻声团在这里体验了商家连的商家棍和东营民间非遗技艺“九龙翻身鼓”。据介绍,“九龙翻身鼓”的鼓点就是当年动员参军的声音,寻声团也将把它融入到本次歌曲演绎中。
时隔30年唐朝乐队黄河入海口再唱《国际歌》
《国际歌》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不屈的豪迈气魄。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的中文版《国际歌》。《国际歌》还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演奏歌曲。从中共三大起,每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幕时和党的重大活动结束时,都会演奏《国际歌》。
1991年,唐朝乐队曾在首张专辑《唐朝》中以摇滚的形式激昂翻唱《国际歌》。30年后,唐朝乐队将在东营美丽的黄河入海口湿地公园再次对《国际歌》再次进行改编演绎。本次演唱的《国际歌》在编曲上融入了和声、弦乐、键盘、鼓点等多种元素,表现更加地磅礴大气、激情澎湃,令人期待。这首《国际歌》将会如何呈现呢?6月6日(本周日)晚9:20,关注山东卫视《寻声记》一起聆听。
《寻声记》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确定的“庆祝建党百年重点广播电视节目”之一,节目下周将播出第五期,聚焦英雄城市临沂。山东卫视《寻声记》5月16日起每周日晚9:20在山东卫视及腾讯视频播出,闪电新闻客户端、齐鲁网同步播出。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丰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