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丰丽莎
城市是有生命的。
唯有拥有健康的“血脉经络”“肌肉骨骼”,城市才能“呼吸吐纳”“新陈代谢”。尤其是在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的当下,生态环境已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渤海之滨、大河之洲,东营这座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处处展现生态之美:黄河与大海紧紧相拥、芦苇荡与蓝天相接,翩然起舞的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鹭,还有“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特色风貌……都勾勒出黄河三角洲的美与奇。
延智 摄
绿色是东营最靓的底色,生态是东营最大的特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度政治自觉扛起主体责任、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工业发展“绿”字为底:
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让“老树发新枝”“新芽成大树”,推动产业能级跃升
对于东营这样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来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打好新旧动能转换这场硬仗,需要处理好产业发展“变”与“不变”的关系,明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和路径模式,持续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空前机遇和“风口”,能不能抓住机遇,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着城市的未来。
近日,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亦度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正式批准上市,企业年生产能力可达2500万支,预计年产值可达20亿元。据了解,该疫苗是山东首个上市的自产疫苗,填补了我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公司已经构建了哺乳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培养平台、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及联合疫苗研发平台,拥有3个授权发明专利和8个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山东亦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樊可表示。
“别小瞧这团白色纤维,这是公司生产的高性能氧化铝纤维,耐受温度达1600℃至1800℃,具有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东珩国纤新材料公司总经理葛传金介绍,公司是全球第三家、国内唯一一家产业化生产高性能氧化铝纤维的企业,所生产的氧化铝纤维采用自主研发的“溶胶——凝胶”工艺制造,一举打破国际垄断。
这几年,越来越多像东珩国纤、亦度生物这样的头部企业落户东营,产生巨大的上下游带动效应,有力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产业的规模扩张只是表现,背后则是创新的裂变式增长,靠的是创新技术的牵引:国瓷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功能陶瓷材料、纳米级复合氧化锆生产企业,全球第二家高档纳米级钛酸钡生产企业;胜利新大管业是国内最大的碳纤维连续抽油杆生产基地……
这几年,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东营的优选项,功能陶瓷新材料产业园、稀土催化材料产业园、氧化铝纤维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驱动成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阿基米德支点”。
数据显示,东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2018年的28.15%提高到2020年的34.21%,提高6.06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产业方面,重点延伸发展高端功能陶瓷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化工新材料、铜基新材料五大产业链条,新材料产业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新发药业是全省“隐形冠军”企业和全球B族维生素种类最全的生产企业,正在建设总投资106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园,3至5年内打造200亿元产值的生物医药产业链,等等。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5G+智慧园区。资料图
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转型不是转产。
许多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对传统产业进行全产业链重构,不是简单的多种质态叠加,而是更加重视传统产业与绿色化、高端化的对接,东营的传统产业转型充分体现了此点:
——集群发展。在高端石化产业发展上,东营有序推进炼化产能优化整合。重点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统筹产业、环境容量、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
——科技赋能。东营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园区智能化、产业数字化。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建成全国首个“5G+”智慧化工园区。
——优胜劣汰。建立健全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全力“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实现企业优胜劣汰、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分类组织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任务,对“两高”项目实行“五个减量替代”。
事实证明,大而强的传统产业项目,已成为东营经济“压舱石”,让东营经济保持了足够定力与韧性。
推动产业发展,要找准突破口。
这几年,东营将突破的“主战场”牢牢锁定在重大产业项目的推进上,科学论证研究项目,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加快项目落地建设,健全项目推进机制。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特殊情况下,全力优服务、强保障、促改革,奋力按下项目建设“快捷键”,为下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追求生态化:
精心打造绿色生产方式、安全生态环境、美丽田园景观
“这是元宝鸡,那是丝羽乌鸡,普通农户养的品种,我不养,差异化经营嘛!”在李鹊镇木子庄园生态农场,鸡、羊、猪舍映入眼帘,“新农人”、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李国敬介绍说,灰雀鸡是蝴蝶鸡冠、五爪、凤头,每只能卖到上千元。
创业之余,李国敬还经常帮周围农户授课指导,成了四里八乡的“农博士”。
像李国敬一样,全国劳模刘超也是“新农人”。“这个辣椒用了羊粪发酵的沼渣沼液作为肥料,品质特别好,是‘网红款’!”在守凤家庭农场蔬菜大棚里,刘超说道。
几年前,在外地有体面工作的刘超,毅然辞职回乡创业。如今,她的家庭农场规模达2100亩,种植了800亩小麦和300亩胡萝卜等,还搞起了畜牧养殖,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李鹊是全市重要水源地和农业大镇,生态保护责任重大。”李鹊镇党委书记庞广志说,他们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义无反顾端起“生态碗”、吃起“绿色饭”。如今,李鹊7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中国生态发展创新园区。
“黄河口大米生产周期长,由矿物质丰富的黄河水灌溉,营养价值高,很受老百姓欢迎。”在6月份举行的东营市现代农业投资说明会暨“黄河口农品”(北京)推介会上,一邦农业董事长周红说。近年来,东营市在黄河口大米培育种植上下功夫,引进了适应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早、中、晚熟粳米等10个品种,打造出了生态米、水晶米等系列产品,让黄河口大米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在省黄三角农高区,无人操控拖拉机、良种繁育、高端农作物等新兴技术让人眼前一亮,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依托国家级农高区这块金字招牌,东营市加快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集中全国盐碱地领域的科研力量和资源,在盐碱地现代种业、绿色生产标准化、农业机械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盐碱地现代农业系统解决方案上突破见效。目前,已繁育耐盐碱功能粮食、牧草、经济作物等新品种200多个。
2021年,中科院盐碱地农业示范园。
黄河口大闸蟹跻身“山东省十大渔业品牌”并连续三届蝉联“中国十大名蟹”,纯生态喂养的“小欢猪”在林场自由奔跑,现代化管理的黄河口滩羊广受欢迎……如今,越来越多的黄河口特色农产品被国人熟知。
去年,根据省第五批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评选认定结果,东营市飞雪牌面粉、景明牌系列水产休闲旅游食品、渤海口牌海参等7个农产品品牌成功入选。目前,全市“三品一标”608个、基地面积220多万亩,涉农注册商标3800余件,构建起了以“黄河口农品”整体品牌为引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格局。
在农业经营主体的推动下,在创新平台的支撑下,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一个个家庭农场茁壮发展,一个个生态循环园区加速发展,一个个生态高效的种养模式加快推广,一个个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不断展现,让生产方式更绿色,生态环境更安全,田园景观更美丽……现代农业,成为东营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注脚。
展望未来,东营市将充分发挥沿黄、沿海、盐碱地三大特色优势,努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导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先行区以及黄河流域农业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
生态家园文明沃土:
打响“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传承生态文化,扩大社会认同,生态文明成为社会时尚和市民自觉
生态“大文章”越做越好,为东营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在黄河入海口,欣赏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享受“回家”的体验,感受黄河口原生态的美。
在广利河上,感受“人在船中坐,船在画中游”的游览体验,换一个角度感受河海风情、湿地特色。
夜色降临,感受塞拉维广场灯光秀的激情魅力,必定被“光影、艺术、科技、互动”等特色元素所打动。
假日周末,来到新汇东海岸旅游度假区,在海水浴场、水上乐园放松身心,一系列水上体验项目让你过足瘾。
近郊游玩,沿着“七龙河田园综合体——老街长巷——王庄险工——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佟家传统村落——养生天下”的路线,一路驱驰、一路游玩,收获满满。
……
一个个美丽景点,一个个文旅风光,赢得了东营市民及外地游客点赞。5月24日至26日,以“挖掘休闲内循环,推进文旅大循环”为主题的2021中国休闲度假大会在东营举行,为东营市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黄河入海处,最美湿地城。 记者 周广学 摄
近年来,东营市以实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集中推进一批生态教育、自然体验、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努力把东营打造成亲近母亲河、回归大自然的生态家园、文化家园、精神家园,打造国家一线休闲度假城市。东营市推出了一揽子举措:
——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以黄河文化为核心,与湿地文化、石油文化、孙子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内涵,讲好黄河入海故事,让黄河三角洲成为向世界展示黄河文化的标志地。
——提高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按照“政府做线路、企业做项目、合力做市场”的模式打造观海、观鸟、大美湿地等8条精品旅游线路。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加快实施广利河旅游提升工程,打造市民亲水休闲的好去处、吸引外来游客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做好“旅游+”文章。推动文化旅游与体育、研学、农业、展会等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文化旅游之城、研学之城、展会之城、赛事之城。把国际马拉松赛、自行车赛、水上运动赛事打造成为旅游载体,文化旅游业正在成为富裕东营的支柱产业、幸福东营的惠民产业、宜居东营的生态产业。
干事创业,关键在干,关键在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亦是如此。
去年9月份,山东生态文明干部学院(筹)在东营市揭牌,学院着力研究生态文明理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生态文明实践、推广生态文明经验,提升领导干部的生态素养,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真学真用。2019年的第一批年轻干部赴温州对标学习回来后,选拔优秀学员进行了7场巡回宣讲。开展对标学习,是省委在深刻分析我国南北差距基础上推出的针对性举措,真学就真有用。正是这种认真的精神,使东营推出的各项思路措施达到了预期效果。
建设生态家园、文明家园,需要社会协力、合力攻坚。
记者 延智摄
周末假期,越来越多的市民、学生来到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参观,了解鸟类知识,增强了生态保护意识,目前,该博物馆已成为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这几年,东营市建设了“黄河口湿地博物馆”“湿地学校”等生态教育基地,开展“世界湿地日”“中国湿地文化节”“黄河口国际观鸟节”“爱鸟周”“湿地摄影展”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公众的湿地保护和社会生态道德意识。制定《东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确立市民生态文明行为规范。
人人重视生态,人人维护环境,需要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
去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东营市经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连冠”。
一座湿地城市的“文明担当”,得益于久久为功、同心同力。近年来,东营市组织开展“发现最美东营人”行动,突出行业代表性和榜样示范性,共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宣传推出95名典型人物。
在6月份举行的“感动东营”党员先模人物和“最美东营人”发布仪式上,赵志辉、孙丽丽等12人(集体)被评选为2020年度“最美东营人”。刘良才、李田英等9人被评选为“感动东营”党员先模人物,杨学让等黄河南展区11位老支书被评选为“感动东营”党员先模集体。
此外,东营市还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制止餐饮浪费,倡导垃圾分类,已创建成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
不懈的奋斗,凝结成一座工业城市的发展定力;汗水的结晶,折射出一座湿地城市的生态成色。
静心思考东营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实践,不难发现其中的清晰逻辑、战略考量和独特路径。当然,这是整个社会系统性的变革,根本的是在全社会树立了“四种方式”:
——取法自然的思维方式,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打造绿色产业体系,构建以生态、循环、数字为引领的经济转型发展新格局。
——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
——依法科学的治理方式,用最严格的制度推动生态治理,推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
在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上,东营儿女持之以恒地探寻着、坚持着、创新着,矢志描绘一座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生态画卷”。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丰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