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最美教师|马月英:深耕三尺讲台 在热爱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2021-09-11 12:47:0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淑娟 耿静倩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淑娟 见习记者 耿静倩 东营报道

  身材娇小,长长的马尾,说话轻声细语,这是马月英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如何让农村的孩子也有放牛班的春天?1998年,马月英带着这个问题,怀揣着对教育职业生涯的美好憧憬与期待,走上了三尺讲台,选择了做一名人民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以为人师表为准则,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她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终于,23年过去,看着孩子们的改变,她似乎也从中找到了答案:“爱生如子,恪守初心,用智慧‘导航’一路花香。”

  从教23年如一日 全情投入

  “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作为一名老师,我就是备好课、上好课,真有心,用真心。”马月英的课平实、扎实、真实,如同涓涓细流,慢慢流进孩子的心田。

  23年的教学经验,让马月英对教学有着更独特的理解。她潜心研究语文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这样的课让农村的孩子也能感受课改的春风。”这是马月英执教的研究课《小山村》在教材培训活动中与会专家给予她的高度赞誉。

  耐心、细致、理解、包容......从教23年以来,马月英深受同事与孩子们的喜爱。“有人觉得小学教师工作会很烦琐,但深入其中我感到格外幸福,学生们的一句‘早上好’‘老师您辛苦了’,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让我觉得欣慰又快乐。”马月英说道。

  勇于探索 给学生不一样的多彩课堂

  九月,刚刚开学,记者走进生黄三角农高区丁庄街道中心小学,隔着很远,便听到教室里传来的读书声朗朗上口。而不同的是,这是马月英自编晨诵课程,每个早晨教室里都传出或清新活泼或慷慨激昂或诙谐有趣的诵读声。那些富有深意、能让孩子在小学阶段积淀文化底蕴的诗文,犹如绵绵春雨浸润在了孩子心田。

  在马月英眼中,教师应当是课程的建设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在教学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她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如于漪所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从教20余载,马月英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欢语文,热爱阅读。

  “能够让学生热爱语文,热爱学习,自主学习,那么我的目的就达到了。”马月英说道。

  为了给孩子们上好一堂课,马月英不断创新、思考,俯下身子专心教学,研究教材。在马月英的语文课堂上,她总是以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经常鼓励学生们:“非常棒,你读得非常好,如果再注意一下音调,那就更完美了。”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在不断探索中,马月英不但实现了自我提升,还带动一批又一批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温柔的坚守 用爱心镀亮学生成长的蓝天

  三尺讲台。一本书、一支笔、一颗真诚育人的心,23年以来,马月英把青春奉献给教育事业,更是把爱心给予了每一名学生。

  据马月英介绍,班级里一名学生自幼丧父,母亲身体不好,娘俩住在废弃的旧楼里,这让她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这对孤儿寡母,逢年过节必带上米面油前去探望,这一探望,便是九年的坚守。

  在了解到在藏区有一所木雅学校,那里的孩子都是孤儿后,马月英更是慷慨解囊捐钱给远在高原的孤儿们购置过年的衣物,藏区孩子们的冷暖,深深挂念着这位远在山东的教师的心。

  2020年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肆虐,她捐款一千元帮助村民购买防疫物资,宣传防疫知识、进行环境消杀。同时,马月英积极完成线上教学,与同事们送教上门,辅导到户。教好书,育好人的同时,她还肩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每年都到丁庄街道敬老院给老人们送上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过春节的水果......

  校园内,她争做“四有”好老师,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校园外,她敬老助残、扶贫济困、爱生如子、奉献社会。用实际行动教育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坚持不懈办实事、做好事,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是个富有者。我的收获就是这些学生,我的财富就是这浓浓的情。”马月英对着记者满怀深情地说:“我当了23年老师,幸福了23年,若有来生,我还会继续选择当一名老师。”无悔的选择,一生的执着。马月英用热爱与信念,点亮了一个个求知者的明眸,一间间学堂的窗口,一个个时代的前路,秉持教育的初心点亮了无数乡村孩子的明天。

  23年不舍耕耘,回望如歌,继开来弹奏前行,欢快奏鸣。谈到未来愿景,马月英表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于教学之道路,心怀高远,花自盛开。自己未来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全面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带动更多青年教师共同助力品质教育再上新台阶。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