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今年春节后,胶州市铺集镇铺上四村相继去世多名老人。在倡导厚养薄葬的新形势下,村民如今办理丧事,仅仅花费一千六七百元。而在以前,动辄2万元以上的花费屡见不鲜。3月31日,记者从胶州市铺集镇了解到,如今该镇成为青岛地区第一个全部完成白事改革的镇办,69个村全部完成移风易俗改革,红白理事会全部建立,各村红白理事会章程正式颁布施行,改革措施写进村规民约。改革后,与改革前相比次节省铺张浪费在万元以上,全镇每年可节省500多万元。
改革前办丧事至少花费1.5万
胶州市铺集镇铺上四村是该镇白事改革的第一个试点村。谈起改革的过程,村支部书记冯文诗最有发言权。“白事改革之前,村里在丧事办理上遵循的是陈规陋习,复杂繁琐不说,既不文明又不环保,而且浪费严重。往往一场丧事办下来,对于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直接落下了上万元的饥荒。”
“从人去世到出殡,丧事需要连续三天时间,丧主至少得花费1万元。再加上亲朋好友要来吊唁慰问,往邻里派客吃饭也得好几十桌,全村村民轮流跟着忙活,要花上个五六千块钱。这样,办一场丧事平均花费在1.5万左右。”冯文诗说。
如今花费仅一千六七百元
2016年10月份,铺集镇号召进行白事改革。冯文诗一开始也不知道如何着手,寻思来寻思去,最后决定先到村里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听听老人的想法。“没想到老人们都很支持,愿意自己走的时候简单点,给子女减轻负担。”随后,冯文诗在村里开了几次动员会,之后拿着改革方案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在赢得全部村民同意后,又召开村民大会,成立了新的红白理事会,冯文诗担任会长。
“现在过去一年多了,我们村的村民都非常拥护和赞成,没有一个人说不好的。”据他介绍,改革后,红白理事会取代了原来的司事客,村书记亲自主持、文书记账、村干部义务帮工、不请鼓吹班子,不再披麻戴孝,改戴白花、黑纱,鞭炮数量由20挂减少到3挂;吊唁的亲朋不再送烧纸,可以随10元钱的份子钱,取消下跪,改为鞠躬;取消骨灰盒二次装棺,不再修大坟头,统一葬在村公墓里面。此外,由丧主统一按30元一人的标准,按前来吊唁的人数将钱交到村委,由村里为其统一置办饭菜,招待亲朋改在村里日间照料中心吃一顿午饭,村里还补贴200元。“让村民省钱省力,大家都很满意。”冯文诗说,最近村里办理的丧事,花费都在一千六七百元。
69个村全部完成移风易俗改革
胶州市铺集镇宣传统战委员王正杰介绍,去年4月份,依托铺上四村这个现成的模板,铺集镇召开了移风易俗现场推进会暨第一批移风易俗创建大会,在全镇7个管区选出14个村进行移风易俗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每个村完成改革后,镇上分管负责人都会亲自到村里进行验收。半个月后,多数村庄就提前完成了改革。
“陈家庄村也是铺集镇第一批完成改革的村庄,当时这个村庄前后有两位老人去世,虽然只是相差一个月的时间,但丧主的花费却差了4倍。”王正杰介绍,通过对比,村民自己就看到了改革的好处,风气也在悄然扭转。以往个别村出现的老人生前子女不孝,去世后大操大办讲排场、慕虚荣、比阔气的现象,通过进行移风易俗白事改革,现在已经基本杜绝,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在全镇蔚然成风。如今全镇69个村全部完成移风易俗改革,红白理事会全部建立,各村红白理事会章程正式颁布施行,改革措施写进村规民约。(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为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经研究,我市将进行2018年东营市事业单位“双百引才计划”人才需求调剂选聘,报名... [详细]
会上,县区教育局、局属学校代表作交流发言,市教育局与县区教育局、局属学校代表现场签订《2018年学校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市教育局局长孙红军对做好全年工作提出了... [详细]
今年清明祭扫即将开始,今年的清明小长假和往年一样,伴随着值得一游的“草长莺飞”,但是不管是祭扫还是踏青出游,都应当注意天气及出行安全。 [详细]
清明将至,缅怀革命先烈 [详细]
这个周末,我市气温持续升高,在本月第一个工作日的明天,最高气温将超过30℃。 [详细]
4月1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1-2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4%,增速较2017年1-12月份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9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