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31 16:04:00 来源:齐鲁网 我要评论
齐笔(图片来自网络)
在东营市广饶县有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齐笔,它与浙江湖笔、安徽宣笔、河北衡笔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笔。今天,记者就带您走进广饶县大王镇大张淡村了解一下齐笔的制作过程。
走进大王镇大张淡村齐笔传人郭明昌的家中,一排排摆列整齐的齐笔映入眼帘。据郭明昌介绍,齐笔传统制作工艺发源于广饶县南部,因该地区属齐国乐安,所产毛笔就得名“齐笔”,这也为广饶县赢得了“齐笔之乡”的美誉。大王镇的大张淡村、北张淡村一带,是齐笔的主产地。
齐笔传承人郭明昌说:“齐笔是广饶县大王镇西营一带盛产的毛笔的统称。齐笔历史悠久,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郭明昌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学习制作齐笔,至今仍记得初学时的艰难,所以他对齐笔有着很深的感情。
与齐笔制作工艺打了四十多年的交道,说起起笔的制作工艺,郭明昌如数家珍。他说,从选料到成笔,齐笔制作要经过浸、拔、梳、剔等150多道工序。齐笔制作考究,因此,制作的齐笔丰颖尖锐、丰硕圆满、修削整齐、软硬适度、健劲有力,美观耐用,具有尖、齐、圆、健之四德。
郭明昌说:“齐笔的原材料黄狼尾并不是买过来以后就能用,挑好了以后,首先把它泡到温水里,泡软了以后,裁尾、裁尾完成以后就开始梳,梳尾以后就对帖子,垫毛笔。”
郭明昌接着说,从选择毛料到制成笔头的过程称为“水盆”,主要因为其中大部分的工序都需要在放有石灰的水中完成。“水盆”工序完成后进行离开水盆的“干作”,这个步骤也需要50多道工序。“绑头,安装,修笔,干作差不多也要五十到工序,到最后修完了以后,上菜,就用水藻熬得胶上好了以后,原来都是传统的竹子竿,竹竿需要在上面刻字,木头杆,竹竿都需要刻字,刻完字以后上上笔冒,这一支毛笔就算完成了。”
齐笔制作一直延续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模式,郭明田说,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齐笔。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毛笔制作越来越不景气,生产规模日益萎缩,许多制笔艺人弃笔经商。但郭明昌不舍得丢下这门手艺,依然跟妻子在农闲时制作齐笔。现在齐笔终于迎来了新契机,并已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郭明昌2001年成立的齐笔文化有限公司也是发展越来越好,齐笔制作户们感受到了齐笔发展带来的实惠。郭生田说:“种地一年也就收入一万元左右,孩子上大学,凭这一万多元,日常生活根本就不够,制作齐笔一年也能收入三万两万,也能帮助孩子上学,都能解决问题了。”
齐笔制作手艺人郭乐峰说:“我觉着多少学了这个手艺,就跟有感情一样,打工也不愿意,就一直在家里干着,和我对象一直在家里做这个。”
与东营市一些非遗所面临的境况不同,在郭明昌等人的努力下,齐笔营销为齐笔的发展带来了生机,新技艺、新品种更是不断涌现。现在,郭明昌和齐笔制作手艺人们最盼望的,就是这门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齐笔制作手艺人于金兰说:“这是咱齐笔的发源地,从咱这里开始的不愿意失传,很愿意年轻的学,不干没事,但是把它学会了,能把他做起来以后。”
齐笔传承人郭明昌说:“我六十多岁,不能把古老的手艺断送到我们这一代,下一步建起非遗中心,咱有了地方以后,咱就召集社会上的一部分有志青年。把毛笔文化传承下去。”
我们希望,在这些传承人、手艺人的保护下,齐笔的发展能越来越好,绽放更多光彩。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