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十年整理13万字民俗资料 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民俗

2016-04-28 08:26:00    作者:李怀苹   来源:东营网-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整理 杨龙松 传统民俗 手札 干娘
[提要]在杨龙松的电脑里,有一个关于民俗的文件夹,里面有过寿、婚俗、拜干娘、酿黄酒、安桌子等内容。杨龙松说,姥姥的父亲曾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先生,同手札一块留下来的还有缝在一起残缺不全的民国历书。

  在杨龙松的电脑里,有一个关于民俗的文件夹,里面有过寿、婚俗、拜干娘、酿黄酒、安桌子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都比较陌生,但对今年27岁的杨龙松来说,这些他都了如指掌。花10年时间整理出13万字,解读本地传统,他说,只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俗,还民俗成长的土壤。

  一本族谱掀起民俗求知欲

  受身边老人影响,杨龙松从小就对民俗感兴趣,从懂事起他就知道家里有一本家族族谱,“这本族谱当时能看懂的人很少,但我很感兴趣,就逐渐去了解、解读。”从初中开始,他就不断拿出来看,到高中后才真正看懂。

  从高中开始,一个念头便开始在他的脑海中萌芽,他要将他知道的民俗知识整理出来。

  这一念头最终落地是前些年他参与为安丘景芝的一个同族宗亲编修族谱,“想着这些传统的东西肯定有很多人想去了解,但苦于没有途径,就想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背后的那些故事。”杨龙松说。

  同时,他也很可惜身边的一些传统正在流失,想为传统民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部祖传手札让内容更生动

  这本民俗,杨龙松从民间传统的婚丧嫁娶习俗入手,根据自身经历寻访,不断查阅资料,并听很多老人口述整理而成。去年,杨龙松的姥姥将一本祖传手札带给他,“这是姥姥的父亲留下来的,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虽然有些残缺,但是我却如获至宝。”这本手札记录了鲁北地区农村的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习俗,看到这本手札他非常兴奋,这让他整理的传统民俗更增添了许多鲜活的案例。

  杨龙松说,姥姥的父亲曾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先生,同手札一块留下来的还有缝在一起残缺不全的民国历书。这本历书涵盖了结婚选日子、天干地支、婚丧流程、婚丧所需物品、各种喜歌、楹联挽联、民俗农事、四时节气等很多有关日常习俗的知识,为他解读传统民俗提供了非常好的材料。

  10年整理13万字重在民俗解读

  全书共30篇,近13万字,内容包括过寿、婚俗、丧俗、生子、饮食习俗、祭灶王、安桌子、拜干娘、发钱粮、过年、建房禁忌、立碑、酿黄酒、迁坟、蒸馍馍等30个篇章。从高中开始,杨龙松便开始参与其中,大学期间开始着手整理。“我属于觉而不迷型的,有时间接触到了,我就把它们整理出来。”这些文章大部分是杨龙松读大学期间整理出来的。

  杨龙松说老人留下来的这部手札名字叫《通书集要》,所以他要写的这本书也准备取这个名字。他手上有几本关于山东和地方民俗的书籍,但总感觉泛泛而谈,不够深入,在他的书籍中更多的是对这些的解读。他想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传统背后的那些故事,而不是针对传统一味地拘泥和死守。(记者 李怀苹)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