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静
1988年9月,东营区南王屋村貌。 黄利平 摄
2018年9月,在南王屋旧址上开发建设的高层住宅。 延智 摄
从一排排平房,到一幢幢居民楼,再到直冲云霄的高层、舒适惬意的别墅,这座因油而兴的城市,已从蛮荒之地变成了一座繁华都市!
被人们习惯称之为“基地”的油田职工集中居住区,住房有着独有的油田特色,从最初的帐篷、“干打垒”,到“营房式”平房,再到职工楼房……在人们的印象中,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本地住宅多为油田建造的平房,时称“营房式建筑”。油田退休职工李秀君先后搬家6次,房子一次比一次好:从1970年18平方米的砖瓦房,到1980年50型、60型楼房,再到2000年搭上了房改的末班车,住进了东利小区70型住宅。
黄河南展区杨庙村老村里,孩子们在仅2米宽的胡同内玩耍,在土房子里过年。 于中平 摄
黄河南展区杨庙社区群众迁新居娶新娘。 于中平 摄
1983年,东营市建市后,城区住宅建设向现代化发展,平房逐渐被淘汰,东城、西城、各县城区一大批住宅楼像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1986年,市政府第一批直管公房——东城北小区建成投入使用,房型为45至85型4种。
上世纪90年代,房改开始实施,实现了住房商品化、社会化,此后的居民住宅也逐渐成了商品房,并催生了多层住房的井喷式建设。到2002年,我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
1989年3月,东六合村。“屋顶接水”项目试验成功,当地政府拨专款修建水窖,农民不出院就能喝到清洁水。刘文忠 摄
2018年9月,东六合村村民用上直饮水。 刘文忠 摄
2000年后,房地产市场也发生了从多层到小高层,再到高层建筑的演变,同时,别墅型住宅也为市民购房提供了另一个选项。10余年来,我市居民小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住宅和小区数量跨越式增长,安居住宅、廉租住房、商品住宅陆续建成,高层、别墅拔地而起,住宅楼最高的达到30多层,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大变样。公共租赁住房的陆续建成,让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也实现了“住有所居”。
1992年8月,东城胶州路,左侧是市直单位职工住宅。 刘文忠 摄
2018年9月,现在的胶州路。 延智 摄
从平房到楼房、别墅,从人均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从简单装修到精致装修,改革开放40年,建市35周年,东营人的住房从低到高,从旧到新,从“有房住”到“住好房”,发生了华丽的转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静
12月25日下午,东营区第二届科技工作者沙龙暨化工企业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对接交流会议在西城宾馆举行。 [详细]
温馨的婴儿床、齐全的哺乳知识宣传册……这是今年新建的市海河幼儿园“妈妈小屋”的一角。据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女职工关爱行动,推动全社会呵护、关心怀孕期和哺乳... [详细]
近日,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截至目前,市残联今年共为我市残疾人发放了各类辅助器具1787件,辅助器具适配需求服务率达到100%。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8年市残联共配发各... [详细]
近日,东营一高中学生上学路上遇车祸致死的事件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学生上下学安全存在哪些隐患?对此,大众网记者走进东营部分学校进行了调查,第一站走进市实验小... [详细]
12月22日上午,市委六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营市市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市机构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12月22日下午,市委召开市级机构改革动员大会,明... [详细]
12月25日,记者从东营市人社局获悉,东营社保卡实现了电子社保卡的移动支付应用,东营社保卡步入第三代时代。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