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记者 赵奕宁 东营报道
9月29日上午,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完善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水支撑”水务专题新闻发布会。东营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胥高远,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宏国,市水务局建设管理科科长张立军,市水务局财务审计科科长刘树云,市水务局发展规划科负责人曹兵,介绍水务“加快构建现代水网 完善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水支撑”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胥高远介绍,现代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的综合性体系。东营市高度重视现代水网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国家黄河重大战略及相关治水决策部署,坚持系统观念与多导向统一,于2022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东营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2年至2024年间,全市共实施现代水网项目117项,完成投资108亿元,争取上级资金33.81亿元,在供水保障、防洪排水、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建设成果显著,基础能力持续夯实
过去几年,东营市现代水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供水保障方面,通过新建改造水库、拦河闸及灌区节水改造,有效库容、拦蓄能力及灌溉面积显著提升;海水淡化能力达到5.8万立方米/天,再生水利用领域不断拓宽。防洪排水方面,完成多条河道治理、防潮堤建设及市政排水管网改造,治理易涝点成效明显,城市韧性增强。水生态环境方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动态清零任务高效完成,美丽幸福河湖建设领先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瞄准短板弱项,擘画未来发展蓝图
面对依然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水安全短板、水生态治理及智慧化水平待提升等挑战,东营市明确了未来现代水网建设的基本思路与目标。基本思路是紧扣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总目标,以防洪排涝体系为主线,以骨干河道和重大引调水工程为骨架,谋划储备一批成熟度高、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预期到2030年,实现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防洪减灾体系更加完善,河湖生态环境加快复苏,智慧水务系统更加智能。
聚焦重点领域,六大工程齐头并进
针对全市水务领域现实迫切所需,东营市水务局紧密结合上级政策支持方向和重点,加快构建全市供水保障、防洪减灾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三大体系,重点推进沿海防潮体系建设工程、中心城防洪排涝提升工程、城市水源保障工程、水环境提升工程、灌区节水和非常规水利用工程、智慧水务提升工程等六大类工程111项重点项目,总投资321.88亿元。其中,2025年共实施项目35个,工程总投资10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28亿元;“十五五”期间共实施项目87个,总投资274.71亿元。
聚焦防潮安全,实施沿海防潮体系建设工程:针对风暴潮威胁和防潮堤标准不一问题,计划新建改造防潮堤106.69公里,打造集防潮、交通、旅游、生态功能的滨海廊道,显著提升沿海防护标准。聚焦防洪安全,实施中心城防洪排涝提升工程:通过“南北分洪、中部贯通”等策略,实施“一增两减”工程,增强城区分洪和排水能力,同时推进重点易涝区域改造,建立健全联排联调机制。聚焦供水安全,实施城市水源保障工程:采取“水库增容、库库连通”等模式,恢复利用现有水库,增加调蓄能力,推进长江水扩区利用,加强雨洪水资源拦蓄,构建“双水源”供水格局。聚焦水质改善,实施水环境提升工程:通过“引水北上、系统治理”,实施中心城水生态治理、管网排查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内水系循环提升等工程,改善河湖水质,恢复水生态。聚焦开源节流,实施灌区节水和非常规水利用工程:一方面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与农业节水,另一方面扩大再生水、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利用规模,并探索产业链延伸,提高综合效益。聚焦数字孪生,实施智慧水务提升工程:运用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优先升级防洪排涝智慧调度系统,逐步建成全市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平台,提升水务管理智能化水平。
下一步,东营市水务局将继续紧抓国家政策机遇,凝聚合力,精准对接上级支持,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现代水网,不断健全完善与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相适应、更高水平的水支撑保障体系,为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