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国学研讨会侧记:自然国学振兴是大势所趋

2013-06-16 09:42:00    作者:梁旭日 宋弢 滕敦斋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自然国学 技术观 国学研究 大众日报 人与自然的矛盾
[提要]淄博市社科院研究员周光华认为,研究自然国学,才能踏实地探索优秀文化传统的根源,才能真实地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从而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易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涛同样认为,振兴自然国学,不仅有学术价值,还有现实意义。

  研讨会现场

  自然国学,复兴的时候到了。

  6月14日,首届全国自然国学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5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振兴自然国学展开热烈讨论。会上会下,传递着一个共同的感受和认识——自然国学的振兴是大势所趋。

  作为首次全国自然国学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引起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单位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热情参与。与会代表通过主题演讲、小组讨论等形式,围绕自然国学理论框架、历史自然学的综合研究成果、自然科学史的综合研究成果、自然国学与现代科技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文化学者孙惠军说,发掘、振兴自然国学,眼下条件已经具备。从人类历史来看,西方科学创造了从未有过的辉煌,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和生存危机。大量实例已经证明,世界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现代科技创新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孙关龙说,弘扬自然国学,有助于认识、普及传统科学技术,弥补当代国学研究的缺失,促进国学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可为当代科学技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思路,并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

  淄博市社科院研究员周光华认为,研究自然国学,才能踏实地探索优秀文化传统的根源,才能真实地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从而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但是,百余年来,中外学术界更多地关注人文国学,对自然国学的重视不够。其实,作为国学中的自然和科学技术成分,自然国学与人文国学同样古老,同样辉煌。只是近二三百年来,在西方分析型科学技术冲击下,自然国学才衰败下来。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认为,当前,文化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向传统回归。在他看来,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其所带来的弊病也越来越多。人们已经开始发现,在传统中有很多的合理成分。要倡导尊重自然,向东方智慧汲取营养,用内观的、直觉的方法来认识世界。

  北京师范大学易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涛同样认为,振兴自然国学,不仅有学术价值,还有现实意义。他表示,当前,在大学国学课程中,几乎没有自然国学的内容,今后,他将在国学教学中增加更多自然国学的内容,让更多年轻人接触中国传统文化。

  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赵念民介绍,今年1月,《大众日报》“自然国学”专版与读者见面,到目前已出版九期,刊发了一系列自然国学的学术文章,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今后,大众报业集团将继续利用自身传播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国学、支持自然国学,为自然国学的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原标题:自然国学,复兴的时候到了

  大众日报记者梁旭日 宋弢 滕敦斋

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