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8 13:41:00 作者:杨晓明 来源:辽一网-华商晨报 我要评论
市场上充斥着很多未经CCC认证的手机充电器 存重大安全隐患
CCC认证标识
我国对影响消费者安全的产品实施CCC认证制度。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于2001年发布《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的公告,后续经过若干次调整,目前CCC认证目录包含两类电源适配器产品:
1.音视频设备配套的电源适配器(含充/放电器);
2.计算机内置电源及电源适配器、充电器(信息技术设备配套的电源适配器)。
常用的电源适配器包括给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充电的充电器,给家中使用的无绳电话、ADSL调制解调器使用的电源适配器等。
经过CCC认证的电源适配器在电气安全和电磁兼容性能上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安全有保障。
未经过CCC认证的手机充电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就是身边的“手雷”。
例如,在东北地区已经发生消费者使用未经CCC安全认证的充电器给手机充电,同时接听电话时,由于不合格手机充电器发生漏电,传导到手机上,致使当事人触电死亡的恶性案件。
消费者协会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很多未经CCC安全认证的以手机充电器为代表的各种通用电源适配器,这些适配器大多安全指标不合格,可能会导致使用者触电、着火、灼伤等危险。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首先,手机充电器属于电源适配器中的一种,电源适配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量最大的生活电器,其主要功能是将危险220V交流电转换为安全电压的交流或直流电供给用电电器使用。手机充电器虽小,质量好坏关乎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边充电边使用时。其次,请消费者在购买手机充电器等电源产品时,确认充电器(电源适配器)具有CCC标识。
消协提示不合格充电器有三大危险:
1.触电危险:由于正常情况下带危险电压的零部件和可触及的导电零部件间的绝缘被击穿或接触电流过大引起。
2.着火危险:正常工作条件下过载、元器件失效、绝缘击穿或连接松动都可能产生过高温度引起。
3.引燃可燃液体危险:正常工作条件下的高温可能会导致灼热、绝缘等级下降和安全元器件性能降低或引燃可燃液体的危险。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
■质量抽检
广东万能充电器
85%不合格
2011年7月,广东省工商局公布对全省流通领域的手机充电器质量监测称,发现占样本总数85%的通用型充电器不合格,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手机通用型充电器也称万能充电器、旅行充电器、快速充电器、电池充电器等。本次抽查38家销售单位、46家生产企业的60组样品,抽查的60款产品中仅3款合格,共57款不合格。其中“严重不合格”46款,“较严重不合格”11款,说明广东省内当年流通领域的手机充电器质量问题严重。据《深圳商报》
■记者调查
网上商城充电器
12.80元包邮
卖家承认没CCC
昨日,记者在一家购物网站上发现,一款标价为12.80元的手机“万能充”30天已售出1000余件,并且还包邮。
记者在其产品图片上没有找到CCC认证标识,于是与卖家通过网络进行了“暗访”。
记者:帮我去给看看,万能充包装或充电器上印CCC标识没?我怕有质量问题。
卖家:现在所有的电子充电器都没有3C认证。我这个有QC认证(编辑注:QC是“质量控制”的中文译名,是产品质量检查者对产出物进行检测,评估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万能充没有跟手机连在一起,所以只要有QC认证就可以了。
记者:今天消协说,没有3C认证过的,有危险啊。那消协说错了呀?
卖家:没有错,只是说直充而已。我们现在主要是赔本赚信誉的才那么便宜,过了促销就没这个价格了。
本报主任记者 徐世鹏
电器商场移动电源
多无CCC认证
厂家着手准备去认证
晨报讯(记者 杨晓明)昨日,记者通过走访沈阳某电器商场发现,10余个品牌的移动电源,无论在商品包装以及商品本身上均未印有CCC认证,部分品牌的商品印有CE标志。
记者通过购物网站搜寻“移动电源”,在所列出的商品上均没看到明显的CCC标识。而且,一款标有“卖疯了的最新2013万能充3C数码配件手机充电器”也没有CCC认证。
不过,也有一些便携充电器明确标有CCC认证标识。
记者通过查询资料得知,CE标志是安全合格标志,而不是质量合格标志。在欧洲经济区市场上销售的商品中,加贴CE标志,表示该产品符合安全、卫生、环保和消费者保护等一系列欧洲指令所要表达的要求。
据了解,目前的移动电源国内销售暂时还没有3C要求,不过多数注重自主品牌的厂家已经或者准备过国内的强制认证CCC。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