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9 08:24:00 作者:定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我要评论
山东最大的经济城市青岛或将达不到特大城市标准。
本报记者获悉,随着国家发改委加快编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有关城市标准上调,各地编制的城镇化规划中的特大城市,可能面临调整。
根据目前国家发改委编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特大城市的标准“城市人口100万以上到200万”,有望被提升到“城市人口在500万以上”。
2012年青岛市区(含原胶南市)人口363.9万人,增长0.74%。按照目前标准为特大城市,但是如果按照规划的新标准,则仅仅为大城市。
首经贸特大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蒋三庚指出,全国地级市有223个,都想成为特大城市,实际上不太可能。“特大城市有产业支撑,大量的人口集聚,很多地级城市其实难以做到。”
记者也获悉,上述城镇化发展规划也对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标准也进行了上调。此外,国家也有望设立超级大城市的标准,预备人口总数在1000万以上。按此判断,各省市目前根据过去标准制定发展特大城市数量,可能需要全部重新修改。
城市标准或上调
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的城镇化规划,有望设立特大城市、超级大城市的新标准,这些标准相应比原先的标准均有上调,这使得过去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标准,均有所变化。
其中小城市标准从20万人以下,调整到20-50万人。中等城市标准,从20-50万,变为50-100万人。大城市的50-100万人口标准,有望提高到100-500万人。特大城市标准,从100-200万,提高到500-1000万。而超级大城市,有望设定人口标准为10000万。
目前全国主城区以及郊区人口达到千万的城市只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城市。
这些城市目前正在实施控制人口规模的措施。而实际被列为特大城市的很多地级城市,并未控制人口规模,而是在扩城和增加人口。
蒋三庚指出,很多地级城市正在扩城和增加人口,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无产业能够支撑。“否则名义上是特大城市,但是没有那么多人聚集。”他说。
有权威人士表示,目前特大城市,一般用联合国100万人口以上作为标准,此标准已经严重过时,因为中国200多个地级城市不可能都是特大城市。但是到底特大城市人口数量标准怎么调整,仍需要研究。
上述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标准,仍只是一个征求意见稿,未来怎么定仍需要研究。
地方城市规划亟待重修
目前各地均提出了赫赫的城镇化发展规划,比如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城区人口超过100万人的特大城市16个。
《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提出,到2015年,全省建成特大城市6个,即长沙、衡阳、株洲、湘潭、岳阳、常德。
江西城镇化发展目标和战略提出,到2015年,全省除鹰潭一个城市之外,其他10个设区市全部进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行列。
一位某省建设厅规划处处长指出,这些规划都是按照过去旧的城市人口标准做的,如果国家发改委出台新的标准,显然这些规划要修改。“在编制全省城镇化规划时,就已经知道国家在修改标准,但是这个新标准一时出不来,所以先照搬了旧的标准。”
有意思的是,如果按照新的特大城市标准(500万到1000万)计算,整个山东可能没有一个特大城市,湖南也没有一个主城区人口达到500万的城市。此前数字显示,山东济南、青岛,湖南长沙总常住人口均超过500万,不过上述人口包括农村户口和郊区人口,以及附属县的人口,到底主城区和郊县多少人口,仍待仔细测算。
有意思的是,国家提出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说法,按此看,以现行的标准,全国几乎所有的地级市都是大城市,都需要严格控制规模,但是实际上这些地区都在加快扩城和增加人口。
中国科学院的地理所专家方创琳指出,城市标准调整后,短期内特大城市数量会减少,但是由于县改市,会导致小城市和中等城市数量增加。“国家正是要鼓励中小城市发展的,数量增多,也是一个趋势。”
此前“十二五”规划提出,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大中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继续发挥吸纳外来人口的重要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落户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指出,2010年中国的城市有660多个,城镇接近20000个,并且城市和城镇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张之中,30年间,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了4倍。
但是未来大、中、小城市应该协调其发展。比如城市人口应该保持在75%比较合理,25%的人口在农村。75%在城市,也应该分:25%人口在小城镇,25%人口在中小城市,25%在大城市、超大城市。“空间上看,应该建立一个倾斜平坦的空间格局。”倪鹏飞说。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