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3 16:51:00 来源:胜利日报 我要评论
日前,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正式出炉,共有418处抗战遗址、纪念设施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华八井、营二井、坨十一井的“胜利油田功勋井”榜上有名。
采油井列入省级保护文物名录尚属首次。
华八井位于东营区东营村以东1540米处,是胜利油田的发现井。该井于1961年2月26日开钻,同年4月1日提前完钻,完钻井深1755.88米,15天后,4月16日,该井获日产原油8.1吨的工业油流,宣告了“华北无油论”的破产。1992年9月,该井于因特高含水停产。
营二井位于北二路以东1000米、烟台路以南500米处,是华八井之后的全国第一口高产井。该井于1962年3月23日开钻,9月16日钻至2738米时,钻遇沙三段一层20.57米的厚油层,9月23日获得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从此,拉开了山东和华北地区找油找气的序幕,胜利石油管理局的前身“九二三厂”即由此得名。1976年8月10日,该井因高含水关停,累计产油13.57万吨。
坨十一井位于垦利县胜利村东4.3公里处,是我国第一口“千吨井”,也是“胜利油田”的命名井。这口井从开钻到投产,在油井建设的7个方面22项工作中,创出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该井于1965年1月25日试喷至目前,经过油井转水井、水井转油井,已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62.5万吨。目前,该井液量达3.4吨,油量0.1吨。
如果说华八井实现了华北地区找油零的突破,营二井以日产555吨的油流喷出了“九二三厂”,那么坨十一井则以日产1134吨的高产油流冲开了详探胜利村的序幕,进而促成了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诞生。
有关专家认为,华八井、营二井、坨十一井三口功勋井是油田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科学持续发展和东营市因油而建、因油而兴辉煌历程的历史见证,是传承弘扬石油石化优良传统、培育践行胜利精神的载体阵地,是擦亮胜利品牌形象的重要文化名片。
“胜利油田功勋井”获批省级文保单位后,油田相关单位将按照属地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山东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保护和管理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并充分发挥文物价值资源的教育作用。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