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天使之爱架设中坦友谊桥

2017-03-29 10:15:00 来源: 齐鲁晚报网 作者:

  2017年3月22日,与北京时间相差5个时区的坦桑尼亚艳阳高照,温度27摄氏度,两年没有体会季节变化的宋之光已经适应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如今回国已经进入倒计时,但看着身边的患者,在当地一人支撑一个科室的他竟然有些不舍,想到这里,值完门诊之后他赶紧去病房,看看有什么特殊患者,安抚一下即将要做手术的患者。

  疾病肆虐横行,条件异常艰苦

  疟疾发作仍忍痛给病人做手术

  2015年8月29日,东营市4名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员与山东省其他地市共22名援非医疗队员汇合后,从上海浦东机场乘坐埃塞俄比亚航班启程奔赴非洲。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宋之光以中国第24批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员的身份进入坦桑尼亚,医疗队分了四个点,宋之光和其他四名队友在最为偏远的穆索马医疗点,宋之光成为医院中的普外科医生。

  2017年春节,宋之光的妻子李兰带着女儿前去探亲,“我一到那里就被当地恶劣的环境震惊了,一想到老公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生活,一下子心疼得哭了。”李兰回忆说,宋之光就住在一个十几平的房间里,一个桌子,一张床,喝的水就是湖水,没有净化、消毒,直接引到家里,水里不仅有肉眼可见的浮游生物,更有肉眼看不见的寄生虫。手术室条件也非常差,手术器材更是落后,他们做手术的时候,经常有蚊子苍蝇在伤口上飞来飞去,在国内真的很难见到条件这么恶劣的地方。

  初到坦桑尼亚,宋之光要尽快适应生活和工作环境。当地传染病非常多,最常见的是疟疾,最危险的就是艾滋病,这里30%的患者是艾滋病携带者,防护条件比较差,做手术之前都不会检查艾滋病,在为当地居民做手术时,他和同事必须足够小心。“去年六月份的一天,一连做了三台手术,结果不小心被针扎了一下,其中有一个病人是艾滋病阳性,当时脑袋懵了,后来赶紧去检查,还好没事,这才放心。”宋之光说。

  当地蚊虫众多,造成了极高的疟疾发病率。初到坦桑尼亚的第一个星期,宋之光就染上了疟疾,但为了不影响医疗队工作的推进,他靠着从家里带来的药坚持着。一天下午,宋之光和同事正在为一位患者做破裂肠管修补手术。正当手术快要顺利结束时,他忽然感到一阵眩晕,差点摔倒在手术台边,原来是疟疾发作了,疟疾发作的痛苦让他难以站直,但他告诉自己现在不能倒下,咬牙坚持完成了手术。据同事回忆,手术完成后,宋之光蜷缩在墙边,脸上没有一丝血色。熬过了疟疾,他就迅速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指导患者康复。患者出院时,竖起大拇指对他说:“Daktari Song,asante sana。”(宋医生,谢谢你)。“平均三四个月就得一次,现在已经习以为常,我已经和这个对手做朋友了。”宋之光戏谑道。

  “非凡的双手”救死扶伤

  来自中国的爱赢得传颂

  坦桑尼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落后,医护人员严重短缺。在穆索马医院宋之光一个人就要撑起一个普外科,他一个人承担了好几个人的工作量。在那里艾滋病、疟疾、霍乱等传染病威胁着当地人的生命安全。医院硬件设施很不完善,必备药品更是极度匮乏。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宋之光的日程里没有假期,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开展义诊宣传,前移健康关口,帮助当地居民提高健康水平。当地人都比较贫穷,很多患者得了病就只有等靠,不到危急的时候不来就诊,宋之光经常去偏远地区送医送药,当地居民一看见中国医生来送医送药就像过节似的,拖家带口过来,十分欢迎中国医生。

  不久前,医院来了一位休克的患者,腹胀腹疼已经7天。宋之光为他做了检查,初步诊断为肠破裂。坦桑尼亚医生起初还有些怀疑,经进一步检查及手术证明了他的诊断。术中发现患者腹腔内广泛粘连,肠管完全粘连在一起,病情危重。靠着简陋的手术器材,宋之光为患者仔细探查、分离,对破裂的肠管实施修补。术中解剖层次清晰,止血彻底,患者很快康复。因医术高超、疗效显著,坦桑尼亚医生都称赞他拥有“非凡的双手”。他挽救了众多生命垂危的病人,填补了受援医院的多项空白。同时,他还注重“授人以渔”,把帮助受援国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水平视为一种责任,帮助他们纠正不规范操作和错误观念,教他们使用医疗设备。

  由于医术精湛,当地患者经常慕名而来。有一次有个小孩摔伤脾破裂,到医院的时候已经休克了,因为抢救及时,成功挽救了孩子的性命,孩子的父母拉着宋之光的手就要跪下。患者来医院看病或者宋之光下去义诊的时候,当地人会拿着土特产来感谢,甚至有一个病号带着家里的老母鸡过来,说什么都要让宋医生收下,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宋之光会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打车回去,“当地人很穷没有钱,很多人都是步行过来看病,都舍不得花钱坐车。”

  工作生活环境变化加上长期的劳累,2015年12月份,宋之光得了输尿管结石,疼得非常厉害。但当地条件有限,没有相应的药品和治疗设备,他疼得大汗淋漓,坐卧不宁。队长让他回国治疗,可他却说:“这里这么多的病人等着我,我不能走。等疼过这一阵子就没事了。”宋之光顽强的毅力和奉献精神赢得了坦桑尼亚同胞的争相传颂,“Daktari Song”成为穆索马医院的一个新标志。

  离家上万公里最难忍是思乡

  空闲时间最大的乐趣是种菜

  由于当地网络和通信信号不是很好,宋之光和队友们就利用空闲时间看书、种菜,在非洲,吃菜是个问题,这里一年四季都是西红柿、土豆、圆葱。想解决吃饭这个问题,只能靠自己动手。

  医疗队驻地的大院子,宋之光和队友们开垦出一块地来,种上从国内带来的蔬菜种子,给它浇水,然后就盼着种子快快发芽。可是很长时间过去了,只有局部地方零星地冒出几株小芽,就像三毛头上的头发一样,其他地方光秃秃的。“这是为什么呢?是种子的质量不行?还是中国的蔬菜不适合在非洲种植?几个队员就凑在一起,来个内、外、妇、儿全科大会诊。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不是种子质量不行,要不然怎么有的发芽了?也不是中国的蔬菜不适合在非洲种植,因为以前的队员能够在这里种出中国的蔬菜。最后得出结论:营养不良。于是我们找到当地黑人帮我们弄了一些当地常见的有机肥料—牛粪。有了牛粪,我们便开始给菜地施肥,并补种菜籽。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嫩芽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了。”宋之光说。

  “没过多久我们就有了幸福的收获,有黄瓜、西红柿、豆角、冬瓜、丝瓜、白菜等等。吃着自己种的蔬菜,我们心里美滋滋的。家乡的味道就是甜!”吃着家乡菜,宋之光就感觉离家更近了。

  遗憾不能陪孩子一起成长

  但是从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宋之光和妻子李兰都是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女儿已经11岁了。“今年她就要升初中了,原本今年陪着她升学,但是今年回国时间可能推迟,赶不上了。”宋之光说起家庭,最遗憾的是这两年的时间没能陪着女儿一起长大。

  在宋之光援坦的日子里,照顾女儿的重担就交给了妻子一个人。“说不想是不可能的,家里的主心骨常年不在家,心里有时候确实难受极了。”李兰说,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李兰抢救完急症患者到家时已接近午夜11点。刚上楼,发现女儿坐在楼道台阶上睡着了。李兰叫醒女儿后才知道,她忘了带钥匙,放学回不了家,靠着楼道的灯光完成作业,等妈妈的时候睡着了,李兰抱着女儿泪流满面。

  她想告诉宋之光这件事情,女儿说:“妈妈,你就别让爸爸担心了。长大了,也会做像爸爸一样的医生。”李兰说,在女儿的眼里,爸爸就是她的偶像。

  其实在十年前,宋之光就想加入援坦队伍,但是女儿刚出生不久,愿望没能实现。宋之光说,援坦医疗队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中非之间的友谊做出了突出贡献,刚开始去一个陌生环境,又是一个贫穷、传染病多的地方,心中确实有所顾虑,但是这是一个挑战自己、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就报名参加了,“我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我无悔自己的选择。在这里呆了两年的时间,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对这里有些不舍,要是有机会,还会再来,最重要的是希望这里的医术越来越高,中非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

  宋之光怀揣着一颗金子般赤诚的心,以一种护佑生命的执着情怀,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服务,和需要他的患者站在一起,风雨同舟,共筑健康,这是中非友谊的真情体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医生的风采,也看到了中国医生的担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玉青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