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生态优先铺就城市最美底色

2019-08-30 17:29:00 来源: 东营网-东营日报 作者: 张利波

   去年十月,《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在迪拜召开,东营入选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这也成为东营市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之后又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

  湿地是东营市最具特色的优质自然资源。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确立了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提出全力打造“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特色。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一座具有蓬勃生机活力、浓厚时代气息、独特城市风貌的现代化湿地城市正加速崛起。

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

   初秋时节,来到广利河湿地公园,由南门走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地3.2万平方米的一大片阳光草坪。草坪周围绿树成荫、百花斗艳,广利河从公园中间穿过,形成了中心城南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座公园于2016年8月开工建设,旨在打造国家级森林湿地公园。去年“五一”期间,公园(一期)正式向市民开放,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又一个好去处。

 

   城裹水,水中城。 王彬彬 摄

  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这样的湿地公园悄然间遍布全市各县区,成为东营市充分发挥湿地资源优势,努力建设湿地城市的生动诠释。目前,全市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海洋特别保护区5处,在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处,省级湿地公园(试点)9处,水源地保护区7处。同时,开展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试验,有效恢复区域湿地35万亩,成为全国湿地恢复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湿地是东营市最大的特色。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东营市湿地有5类14型,湿地总面积45.81万公顷,约占山东省的四分之一,全市湿地率41.58%,湿地保护率51.29%……东营可谓名副其实的“湿地之城”。为实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东营市坚持规划引领,以湿地城市总体设计引领城市风貌,开展《湿地城市总体设计》和重点湿地片区规划,着力建设河畅水清、湿地彰显、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全力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特色。

 

   市民在林荫下骑单车外出健身。 刘智峰 摄

  做湿地就是做城市。结合中心城区丰富的湿地资源,东营市加大湿地保护开发力度,综合治理广利河水系,实施金湖银河生态工程和海绵城市建设,构建起“九横十纵”的城市主干水系和环城水系。金湖银河生态工程,将中心城区及周边约47平方公里的大片湿地、水系、湖泊、水库相串联,使湿地景观与城市空间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湿地之城。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德州路,中心城区北部贯穿东西城的主干道之一。这条原本笔直的道路,在进行改造提升时,却在东一路附近的白鹭园往北倾斜划了一个大弧。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大弧背后,隐藏着一个市政规划为生态让路的故事。

 

   宋文波 摄

  在实施德州路东延项目时,中心城北部一块鹭类栖息地首次进入人们的视线,这里栖息着白鹭、池鹭、夜鹭、牛背鹭等鹭类数千只。为了保护这片鸟类天堂,市政府决定为生态让路,提出“要确保鸟类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并将其命名为“白鹭园湿地”,进行整体规划保护,使得这片鹭类繁殖地得以完整保存。而因规划调整,项目投资增加5000多万元,彰显了东营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凸显了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

 

   宋开才 摄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绿色无疑将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永久底色,生态成为城市建设的永恒主题。

  在城市建设中,东营市始终牢牢把握生态宜居的城市定位,充分利用“黄河入海”、“大美湿地”自然生态特色,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着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园艺化。一批批城市生态工程,一个个城市绿化项目,推动城市融入自然,引导市民融入绿色生活。

 

   市民在东营区胜利街道孙家湿地内拍照游玩。 记者 于中平 摄

  鳞次栉比的街头游园让市民出门见绿、见园休闲。现如今,出家门300米见园游玩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真实写照。这些街头游园,灵活小巧、因地制宜,为广大居民提供日常游憩、休闲、运动场所,成为市民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游玩的好去处。穿插于高楼大厦之中,流离于车水马龙之外,一个个接踵而至的公园游园,让中心城区更加鲜活生动,带给市民更多健康、快乐和幸福。

 

   何延海 摄

  纵横交错的生态廊道编织市民美丽生活。如今,行驶在中心城区的道路上,生态宜居的城市印象,在条条生态廊道中蔓延开来。高速路西侧绿荫水岸相映成画,庐山路、西二路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舞,耿井片区道路绿化为城市核心圈融入绿色。一条条绿道,行行林荫路,以“品质绿线”,编织着“美丽生活”。据统计,近年来,中心城区改造11个城市公园,建设44个街头“口袋”游园,目前中心城区公园达到46个,街头游园达到106个,绿道300多公里,城市绿地率达到41%,基本实现了市民300米见口袋游园(1500平方米)、500米见小型公园(5000平方米)的目标,生态宜居特色初步形成。

着力打造居住之城、生活之城、工作之城

  “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县人民听”……这一度是东营市城市建设的真实写照,如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四季常青,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在黄河三角洲崛起。

 

   绿荫中的甜蜜 李兵 摄

  建市3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城市建设不放松,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坚持保障改善民生,以精品建设促进精明增长,城市功能和品质不断提升。

 

   奥体中心 赵英丽 摄

  近年来,东营市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场馆,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力。

  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燃气普及率达到98.35%,主城区供暖能力3年翻了一番、供水能力提高一倍,并加强对城区道路、环卫等设施的管理维护,市政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通过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应保尽保。

 

   横跨黄河的德大铁路桥 杨廷奎 摄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综合规划,集中力量实施了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同时,秉持“绣花”精神,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让市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以湿定城、依湿治城,加强湿地与城市互动,促进生态文明转型,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当前,围绕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东营市正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湿地管理机制,持续做好城市建设文章,全力建设具有蓬勃生机活力、浓厚时代气息、独特城市风貌的现代化湿地城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梓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