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张保国:深化油地科技合作 培育融合发展新引擎

2020-01-11 12:41: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唐梦琳 王艺霏

  大众网·海报新闻东营1月11日讯(记者 唐梦琳 王艺霏)“油田将科技创新作为油地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发挥资源、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在产品采购、产业形成、生态共建等方面与本地企业深入合作。”今年东营市两会上,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审计处副处长张保国建议深化油地科技合作,培育融合发展新引擎。

  张保国介绍,近年来油地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区域配套产业链。油田从本地企业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的规模力度逐年增大,带动了油气相关生产与装备制造。例如:2018年,油田采购本地产品59.16亿元,涉及化学药剂、石油装备等70余种科技产品。本地企业围绕油田生产经营,配套形成了一系列产品生产链、科技创新链等。不仅如此,油田加快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投资约20亿元,从本地企业采购大量硬件、软件;同时积极创建绿色企业,采购本地企业绿色产品达74.2亿元,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

  二是发挥创新体系优势,持续推进创新生态建设。油地持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油田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油地企三方共建的胜利创新孵化器目前已有12项科技项目运营。依托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和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建设的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已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验收;建设的山东省随钻测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顺利。加强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建设,为本地企业提供试验、试用场地,试用成功后推向国内外市场。推进科技人才共建共享,定期组织人才交流,联合开展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市政府将油田高层次人才纳入市重点人才工程,将油田新引进毕业生、博士后人员,纳入全市“招才引智”范围,促进了油地人才队伍的互融共促。

  但值得思考的是,油地科技深度融合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油地双方科技合作机制有待完善。二是油地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亟待加强。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仍需加大。

  针对以上情况,张保国建议:

  加强油地科技创新融合对接。油地双方进一步完善沟通对接机制,加强产业规划对接,加快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要素互动,力争在更广领域加强油地之间合作,推动资源融合向更深更实发展。建立油地更加融通的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各类资源优势互补、高效配置、充分利用。加大石油装备、化学药剂等科技企业合作对接,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梳理东营区域的油气相关产业,从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培育支持,油田加大对本地企业产品采购力度,共同把石油装备、石油化工业打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力度。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共享,构建“政府搭渠道、企业出题目、专家搞研发”的模式,把油田绿色低碳技术转化为助力现代化城市建设优势,把油田重大项目规划设计技术转化为智慧城市建设优势,把油田地层信息技术转化为全市高新技术优势。加大油地科技联合攻关力度,加强政府与油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技术合作,构建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建立“需求-研发-试验-孵化-产品-产业”的创新链条,鼓励油田科技创新与企业生产有机融合,使科技成果直接融入企业产业链,提高成果转化率。同时,加大对成果应用的支持力度,给予油田在市场、土地、税收、补贴、招投标、优先采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

  助力油田人才创新创业。推动油地人才共享共用,建立油地双方专家和技能人才库,围绕东营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和高端人才需求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油田专业人才作用。进一步加大对油田“双招双引”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油田员工本地投资创业,牵线搭桥引入具有战略合作意义的投资方。进一步加大对油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倾斜,设置专项激励基金,开通博士后子女入学入托绿色通道,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支持油田未动用储量开发。目前,油田正在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未动用储量开发力度,其中二氧化碳驱是提高低渗油田动用率和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油田初步攻关形成了二氧化碳驱配套技术,对二氧化碳气源有较大需求,希望有关部门在二氧化碳气源供给上,给予油田和地方相关企业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降低二氧化碳成本,帮助油田把未动用储量动起来,实现油田有产量、制气企业有效益、地方财政有税收、生活环境更环保的多方共赢,更好地推动油地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