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马景山:推动产学研融合 引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2020-01-11 12:48: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唐梦琳 王艺霏

  大众网·海报新闻东营1月11日讯(记者 唐梦琳 王艺霏)“东营市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未利用地多且成方连片。现有科技平台、农科驿站、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在农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今年两会上,东营市政协委员、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中心工会负责人马景山建议推动产学研融合,引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但东营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也面临不少短板。一是资源环境制约。荒碱地面积占比大,淡水资源匮乏,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传统作物种植难以获取高收益。二是农业领域整体科技含量较低。科研院所数量少,农业人才少,没有形成专业化管理体系和市场化服务体系。三是产业链条附加值低。仍以传统种养模式为主,深加工体系滞后,产业层次低。四是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性、带动性不强。农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弱,没有起到辐射带动全市农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

  针对以上情况,马景山建议:

  支持科研基地建设上台阶。去年以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在我市建立了市级法人机构,中国农大、山东农大、青岛农大、鲁东大学等与东营市建立了合作关系。应进一步深化与国家、省有关院校的合作,持续跟进后续服务,打造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创新平台,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支撑。实施灵活的金融扶持政策,支持科研机构前期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研学环境。

  加速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转化应用。针对当前农业技术弱项和关键需求,充分利用好在我市实施的中科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工程实验室项目、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中科院“美丽中国”先导专项课题等科研项目,推进盐碱地改良、耐盐碱植物资源筛选与繁育、现代农业设施设备等方面技术研发,依托省黄河三角洲农高区、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农业园区,建立一批良种示范园、扩繁场、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东营特色的新品种、新技术,增强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示范与推广。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农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和自主流动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探索建立灵活的人才引用机制,从医疗服务、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关怀,在课题项目申报、前期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创造条件留住人才。借助已成功举办两届的国际三角洲论坛等大型科研活动,吸引农业人才到东营创业就业,借脑借力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着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研发与试验示范,加强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及现代营销体系建设,利用好“互联网+”等手段,在产销模式上进行拓展。发展创意农业新业态,拓展现代农业生产加工、休闲观光、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新功能。把发展大农业与二、三产业结合起来,推进农业与研学、旅游、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扶持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特色突出的科技创新田园综合体,实现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打造宜农宜游宜教的体验服务新模式。

  发挥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科技创新先行带动作用。推动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鼓励社会资本介入,成立创新共同体,培育全市农业科技企业龙头,为全市农业企业发展树立标杆。加快发展具有较大规模、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推动农业科创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优+优”重叠放大效应,形成技术领先、设施先进、生产绿色、效益显著、辐射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市农业、科技等部门应在资金、政策、人才、项目等方面,加大对科技研发型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精准帮扶,以点带面引领全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初审编辑:向玲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