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融资”痛点 看东营如何破解小微企业“首贷”难题

2020-07-02 20:33:0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唐梦琳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唐梦琳 东营报道

  何为首贷?究竟难在哪?怎样破题?

  “‘首贷’就是小微企业首次获得贷款,如果企业此前已在中小银行获得了贷款,等贷款到期还清后再从国有大行获得贷款,就不属于‘首贷’范畴。”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国栋告诉记者,“值得注意的是,小微企业一旦获得首次贷款,再次获得贷款的概率将大大提高。”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就在于破解“首贷难”。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东营市人行”)在做好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深入推动“首贷培植行动”,针对从未获贷企业“缺信息、缺渠道”、“征信少、评估难”、“担保弱、风险高”等问题,搭建平台促进对接、开展帮扶专项行动、引导产品和服务创新、建立通报督导机制,提高了小微企业首贷获得率。

  让银行精准地找到“缺钱”企业

  6月29日,一场特别的贷款集中发放仪式在田间地头举行。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田庄村的53名村民,共获得了总金额79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53名村民全部是首次获得银行贷款。

  田庄村党支部领办成立的田甜蔬菜种植农民合作社,计划建设有机蔬菜拱棚及其他配套设施,打造集有机蔬菜、瓜果、绿色苗木种植、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综合体,存在信贷资金需求。东营莱商村镇银行主动上门服务,为该项目创新设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银行”的信贷模式,帮助社员最大程度降低融资成本。

  “‘破题’思路主要是强化渠道对接,让银行能够精准地找到有需求的企业,提升首贷的供需匹配度。”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负责人介绍。东营市人行搭建平台促进对接,通过联合市工商联、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对全市从未获贷民营和小微企业进行摸底调查,督导银行机构对市人行提供的首贷名单进行筛选并多方式精准对接,破解首贷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截至5月底,15家银行机构通过银企洽谈专项座谈会、客户微沙龙等方式与从未获贷企业、个人进行对接,达成合作意向123户3.22亿元。

  帮企业“还原”缺失的财务数据

  “现在银行服务太到位了,及时解决了我的资金缺口,成功把握住了今年肉牛涨价的好时候,今年收入又多不少!”张吉良是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人,从事肉牛养殖已经8年了,养殖规模从开始的20头增长到现在的80多头,资金短缺问题一直制约着养殖规模的发展。由于其为个人养殖,经营情况历史记录非常难核实,且无法提供合适的担保措施,一直无法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而今年肉牛上涨,在同等养殖规模下,张吉良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周转。

  得知情况后,东营银行小企业专营中心开展帮扶专项行动,面对借款人财务数据缺失问题,利用技术手段为客户还原财务报表,对借款企业经营数据进行检测,成功为张吉良申请获得9万元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创业担保贷款期限长达2年,利息也由政府进行全额补贴,贴息后我不用负担任何利息,由专业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直接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张吉良说专业团队的帮助,解决了贷款材料申报的难题。

  目前,督导工行、东营银行、东营莱商村镇银行等15家银行成立首贷培植客户经理专业帮扶团队,对于需要上门服务的小微企业,提供“面对面、手把手”贷款信息增补服务,指导小微企业完善首贷信息,提升贷款获批率,破解首贷信息增补难问题。

  拿“信用”盘活资源赢得贷款

  针对首贷“担保弱,风险高”的难题,东营人行引导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展产权融资优势项目集中突破专项活动,引导金融机构拓宽可接受抵质押物的范围。推动辖内22家银行机构走进256家小微企业首贷客户,现场指导其利用大数据信贷系统,评估企业信用,利用信用贷款发放首贷,弱化传统抵质押品作用,破解首贷客户资源盘活难问题。

  不仅如此,东营市人行建立通报督导机制,制定下发《关于做好2020年“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20年首贷培植工作的方向、路线图,确定了各银行机构的年度工作目标,力争全年全市培育首贷客户2000家以上。建立按月调度、按季通报机制,推动各银行将首贷培植纳入到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指标,提升考核比重。将各银行机构首贷培植工作纳入人民银行综合评价及货币信贷“三位一体”管理机制,提高银行机构的积极性,破解激励措施见效难问题。

  截至5月底,东营市人行引导全市银行机构培植首贷客户1507户,获贷首贷客户1447户12.62亿元,获贷首贷客户数、发放贷款额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16.29%和159.14%。”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鲍梓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