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东营·最美东营人︱亢嘉颖:青春在海上闪闪发光

2020-10-15 11:51:13 来源: 东营网-东营日报 作者: 李怀苹

  一年365天,他有200多天在海上度过;哪里有困难和挑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当问起苦不苦累不累时,他说选择了海洋,就选择了艰苦,就选择了奉献。

  他就是亢嘉颖,现为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海二采油管理区副经理兼安全工程师。工作14年,在与大海相处的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用行动诠释了一名海油人的担当:所在的埕岛中心二号平台已7700多天安全环保无事故;实施油井健康管理法,培育出长寿井103口;攻关完成20余项创新成果,取得5项国家专利,平台保持效益增产。

/

  亢嘉颖在进行海底电缆故障检修。

  置身茫茫大海,他才真正明白什么叫艰苦

  石油行业的苦,亢嘉颖在上学期间听说过。从小在农村长大,自以为吃过很多苦,他觉得没有受不了的苦,可海上的艰苦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第一次出海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那天,他怀着好奇心登上去往井区的巡线船。“船离开码头时天气很好,没多久海上就刮起大风,风浪一起,一两千吨的船就像荡千秋一样摇晃起来。”亢嘉颖原以为自己不晕车也不会晕船,可一会儿胃里就翻江倒海,忍不住呕吐起来。

  “吐出来就好了,咱们海油人都得过这一关。”师父说。亢嘉颖说那种难受的滋味无法用语言形容,近三个小时的航程让他度日如年。

  晚上,听着海浪拍打平台桩腿的声音,躺在有些晃动、感觉随时要掉下去的板床上,他感觉自己像被抛入大海的树叶,是那样渺小、孤立无援。那段时间,他真切感受到了梦想与现实的落差。

/

  师父是个老海油人,看出他的畏难情绪后,给他讲坐小渔船出海的经历,讲出海工具从小渔船到交通艇、大拖轮的变化,讲身边同事搏击大海的故事。慢慢的,他彷徨浮躁的心逐渐平静下来。为了适应坐船出海,他和自己较劲,偷偷加强训练;为了克服晕船和怕水,休班期间学习游泳和跳水,渐渐适应了出海的工作。

  2006年11月,CB273平台投产期间,亢嘉颖的师父已在平台上住了20多天,投产当天工作量大,师父的脚踝磕在角铁上肿了起来,但他没和任何人说,简单处理了伤口仍坚持工作。“为啥不让队上安排人来换。”亢嘉颖问。“小事,这几年海上平台投产多,队上也缺人,坚持一下就扛过去了。”师父的一席话让他感动,并暗下决心扎根这片海,做个顶天立地的采油人。

/

  心境变了仿佛一切都变了:他觉得自己不再晕船了,海上的风变小了,天空变蓝了,大海是那样辽阔,浪花是那样欢腾。他开始爱上这片蓝色的海洋,爱上这里橘红色的平台,爱上这份崇高的事业。

  哪里有困难和挑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海上石油开发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的特点,尤其自动化程度高,涉及多门学科、多种知识,亢嘉颖逐渐认识到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为了掌握海洋石油开发知识,先后自学了海上采油、油气处理、油藏地质、修井作业等知识,从一名纸上谈兵的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懂业务、会管理、善创新的业务能手。

/

  2008年,埕岛油田开始大规模上产,区块油井调整加密。计划投产的第一座采修一体化平台CB1F井组有24口油水井,新设备多、工艺流程复杂,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亢嘉颖主动申请加入,盯现场、查资料、定标准,连续驻守平台20多天,不仅实现了提前投产,还成了样板工程。一年多时间,他适应了海上艰苦的环境,也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技术骨干。

  2010年5月,因岗位调整,亢嘉颖走上副队长岗位,主管生产运行,那一年他们采油队产量任务首次突破100万吨。年底,就在为完成产量任务、忙于上产时,30年不遇的海冰袭击渤海湾,最厚冰层达15厘米,巡检船根本无法出航。船舶停航、施工停工,亟待措施作业的油井也遥遥无期。作为生产运行副队长,那段时间他脑子里就两个字——“产量”。

  “既然油井作业无法开展,降递减、控含水还能有所作为。”他和几名地质技术员反复对比地质图纸、逐一找油层的小层平面图、找油水井对应关系。在开展了30余井次调参、10余井次水井调配后,成效显现。2010年,他们队完成产量101.01万吨,超产1万多吨。

/

  2011年5月,亢嘉颖担任队长职位。“全队120多人,40多座平台,压力非常大,队中还有不少比我年龄大的师傅,管理难度不小。”为了带好队伍,亢嘉颖想了很多办法,效果都不太理想。直到一次在船上与几位老海油人聊天:“你当了队长,大家不是听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一句话让他醍醐灌顶。

  通过观察,他发现不同年龄员工各有特点:70后是“现场达人”,执行力强;80后是“技术控”,喜欢琢磨;90后是“拇指族”,信息高手。他将各年龄段员工按特点组合,让大家相互借力。2010年到2013年,他所在的采油队连续四年产量过百万吨,最高达161万吨,成为油田海上精细管理的标杆,被授予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

  2015年11月5日,渤海湾遭受1995年以来最强风暴潮袭击,海上输电线接地跳闸,35口油井停井。面对险情,亢嘉颖迅速组织抢险突击队出海抢开井,虽然风力弱了,但涌浪依然大,很多人出现头晕、恶心状况。上平台后,他们顾不上难受立即行动,初冬的海风冰冷刺骨,空气湿度大,工服很快湿透紧紧裹在身上,经过14小时的奋战,他们开起全部油井,最大限度降低了风暴潮带来的损失。

/

  付出和努力得到认可,亢嘉颖先后获得全国最美青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10余项荣誉称号。“就像海上的灯塔,石油精神始终指引着我前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我都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亢嘉颖说。

  新常态主动担当,为油田增效全力以赴

  亢嘉颖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为油拼搏是他们共同的责任。

  2015年,油价断崖式下跌,采油厂一度到了盈亏边缘。作为队长,他及时调整管理思路,广泛征集“金点子”,努力降本增效。其中,CB25G平台节能示范区,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平台照明,全年累积节电70万千瓦时,节约成本近40万元。他和同事们研究油井健康管理法,培育出长寿井103口;攻关完成20余项创新成果,取得5项国家专利,平台保持效益增产。“正是每一名海油人主动作为、主动担当,采油厂在寒冬期依然保持了高效发展势头,整体效益在全油田排前列。”亢嘉颖说。

/

  海上采油安全环保是重中之重。无论在队长岗位还是担任平台带班经理,他都用严细实恒的作风抓管理、补短板、强弱项。作为中心二号平台带班副经理,针对平台管理特点,他组织编写了《中心二号平台风险管控清单及应急处置方案》《大型施工安全管理项点手册》,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及应急处置能力。他所在的埕岛中心二号平台已实现7700多天安全环保无事故。

  在海上工作,需要付出和做出牺牲的,还有亢嘉颖的家人。十几年来,他每年有200多天漂在海上,在平台上过了8个春节。“作为丈夫、作为父亲,我对她们亏欠太多。女儿8岁了,在她成长最需要陪伴的时间里缺位太多。”亢嘉颖说,“但海上工作就是这样,像我一样抛家舍业的还有很多,只有率先垂范才能当好‘领头雁’。”

/

  “青春很短,路却很长,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但只要能担当,就是收获,也是幸福。”亢嘉颖说,今后他会继续把对海油的热爱与忠诚、对石油事业的执着与奉献,将青春的激情化作干好工作的动力,为建设胜利海上一流大油田勇担当、善作为,让飞扬的青春绽放出更夺目的火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丰丽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