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潮涌黄河口⑦|扭住制胜未来“关键变量” 科技创新正转化为河口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2022-04-20 09:4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文洁

  【编者按】实干争春早,创新向未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东营市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虎力全开”奋勇争先。为展示各地创新实干、事争一流的决心与干劲,大众网·海报新闻策划推出“创新潮涌黄河口”系列深度报道,聚焦东营市聚力创新发展的亮点举措。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马宝涛 李文洁 李江峰 东营报道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

  东营市河口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是中国沿海地区土地、石油、天然气、盐卤、地热、浅海资源最为富集的“金三角”;依托优越的区位、资源优势,河口区持续加快新旧动能转化进程,全面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资源配置和竞争能力大幅提升。

  全区“四新”经济增加值达45.93亿元,7家企业/团队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中晋级胜出,四家企业分别被评为东营市“十强”高新技术企业、市“十新”科技型企业,5人入选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2个……2022年,河口区各项创新指标实现“开门红”。

  科技创新,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稳定器”和“主引擎”作用愈发明显。

  “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河口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河口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永锋说:“近年来,河口区坚持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科教改革攻坚,不断夯实创新基础、汇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推动现代化强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创新活力升级

  渤海南岸,山东北部,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在这里被老一辈石油人勘探开发。自东营城区出发,驱车行至河口区孤岛镇,随处可见的“磕头机”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点油成金”,为我国的能源安全做出坚实保障。

  “传统的破岩材料与工具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打井技术。”胜利油田万和石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果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企业对油气矿藏的重新认识与开发利用,作为油田开采的“破壁”工具——钻头复合片,被赋予了新的科技创新使命。这些好似钻头“牙齿”的“新型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由金刚石等材料制成,可实现最大井深6087米,并创造了钻井周期最短、机械钻速最快、日进尺最高等多项记录,实现页岩气2500m长水平段“一趟钻”完成,平均机械钻速提高到15m/h以上,将准噶尔盆地深部地层钻井速度提高50%以上。

  举一纲而万目张。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从化工领域开始源源不断向外辐射延伸,农业、渔业、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服务业……遍地开花!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山东农发菌业菌菇培育车间,生长着近百亩的蟹味菇、白玉菇,这些熟睡在瓶装器皿的小家伙虽然极具新鲜美味,但其生长过程却是“惊心动魄”。菌种、基料、温度、湿度等系列条件的不同占比决定了它们是否能够“成功孵化”。

  “为助推我国食用菌产业高效、快速发展,我们创新开展了食用菌智慧工厂化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在山东农发菌业菌菇培育实验室,总经理周元科向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介绍道,为全面实现菌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山东农发菌业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科学调配优势资源,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联合上海农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研发创新工作。其中,食用菌智慧工厂化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被列入为2022年度山东省重点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国内最大鹿茸菇智慧工厂化生产规模,为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富海、中海、富宇等炼化企业向新材料领域延伸产业链,聚砜树脂、苯酚丙酮等研发项目在河口实现落地转化;布局构建北部海岸带海洋协同创新集群,建设中科通和海岸带生态农牧场研究院、山东省刺参种业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平台、创新运营方式……数不清的企业“创新元素”每天都在这片沃土轮番呈现,为河口的创新之路铺满鲜花。

  “人才优先”战略释放红利 创新源泉涌流

  “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河口区深知“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创新之要,要在人才!

  去年以来,河口区先后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170余人,其中 5人入选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工程,2个项目在“创业东营·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中获奖。山东华春渔业有限公司与鲁东大学杨建敏教授合作研究项目,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相关研究成果填补了区域性产业空白。

  “黄河入海、群贤归乡”。今年2月,第二届河口籍博士新春家乡行座谈会成功举办,29名自五湖四海归来的河口籍博士汇聚一堂、共商河口发展大计。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出台《河口区高层次人才编制“蓄水池”管理办法》、《河口区关于促进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河口区重点引才企业联系服务实施办法》等政策,实施事业单位“优才回引计划”,在上海、天津、青岛等地布局“人才飞地”,并建设河口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产业园、河口智汇港、人才公寓。

  先后引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德利院士团队开展高端油服装备技术研发,与俄罗斯科学院德米特里耶夫斯基院士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引进英国、巴西、巴基斯坦等国专家开展动物体外受精前端技术研究,引进清华大学骆广生教授团队联合实施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胡树文教授工作站”。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

  全力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河口区以前所未有的诚意、力度、举措,搭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创新创业的平台,聚集起更多促进河口区发展的智力资源和科技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刻不容缓的斗争精神,勇敢地‘闯’、大胆地‘创’、扎实地‘干’,努力以我们这一代人的奉献付出争取更大荣光。”河口区委书记赵书刚在东营市河口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说。

  齐聚人才、汇智河口,来河口发展,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

  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 创新催化显现

  创新活力升级、创新人才涌流,进一步“催化”科技成果转换。一批又一批科技型企业乘着改革创新的东风扬帆起航。

  海风拂面、翠绿萌芽,春日行至河口区风电场,放眼望去,一台台近百米高的巨型大风机随风转动,点缀着蔚蓝纯澈的天空,在这片宽广辽阔的土地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画面。

  “把风电场建到海上去!”今年全球最大13.XMW紧凑型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下线仪式在河口经济开发区举行,实现了13MW以上风力发电机整机和部件关键技术的突破。“山东中车13.XMW紧凑型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是河口区聚焦高质量发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的丰硕成果。”河口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宝说,这标志着我国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自主研制能力又上了一个平台。

  逆势求变,成为河口区全面提质增速的必需元素;创新驱动,成为河口区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山东农发菌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合作的“食用菌智慧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入选2022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

  ——“耕海万顷,养海万年”山东通和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创新鱼类养殖方式以及经营管理模式,黄河三角洲第一座自升式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东营市第一家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山东省第一家贝类育苗场在这里应用而生;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艇、军工等领域的填充夹泡沫在保持轻质量的同时实现硬度突破,2021年,东营瑞致新材料有限公司依托PVC结构泡沫生产制备工艺在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上取得新材料领域优秀企业奖,并在今年被认定为2022年度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实现国内“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了河口力量;

  ……

  “新形势、新任务对河口区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区科技局将紧紧围绕‘十大创新’战略,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定位、树高标杆、选优路径、担当作为。”河口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永锋向记者介绍,今年,河口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力争年内实现创新主体扩量、科创平台提质、人才引育加速、创新生态优化。

  科技创新,正转化为河口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

初审编辑:李文洁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