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指成拳提效率——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加强技术攻关服务效益开发

2020-01-16 09:12:00 来源: 中国石化 作者:

  “这两口井施工目的一致,管柱结构都是1封2配。采用倒扣、套铣和反憋压、收缩封隔器胶筒的解卡方式,分别用时3天、5天解卡成功,捞出全部管柱。”油气井下作业中心滨南作业区技术管理室狄帅说。

  施工前期,作业2队、17队采用常规打捞,解卡不成功。该大队专家组第一时间制定解决方案,盯紧现场施工环节,保证“事不过夜”。

  近日,滨南作业区施工的SDS8XN7和SDS6X353井高效率交井,为管理区注入了新的“水动力”,保障了甲方权益。

  专家解难提效率

  油气井下作业中心立足专业技术是推动实现专业化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关键支撑和根本保障,致力于培育核心技术实力,按照“一井一策、分类指导”原则,从设计审核优化、专家组措施论证、现场技术指导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搭建中心一体化技术服务平台。

  该中心成立了13个大小修技术专家组,全面开展复杂疑难井技术会诊、措施制订和现场指导,有效缩短了该类井的占井周期,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创效能力。

  河口作业区2019年水井成功治理7口,在处理复杂措施水井小修治理平均占井周期为12天,占井周期比2018年平均减少4天,作业时效明显得到提高。通过水井治理的配套打捞技术的开展,已成功避免了4口水井转大修。

  “中心专家组会诊”及“技术交流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技术共享,作业效率大幅度提升。2019年开展复杂疑难井现场技术指导4018口,施工周期同比缩短1.7天。

  该中心不断加快技术集成应用,编制《大小修技术节点指导书》,分类梳理作业项目17类、技术节点52个、应用技术175项,系统集成为套损套变井治理、复杂井筒处理等“六大技术体系”。

  同时,全面推广应用井口快速拆卸、大斜度井防砂管柱综合打捞等26项成熟技术,投入专项资金配置钻杆2.88万米及辅助设施233台,逐步建立作业施工“技术包”,进一步增强技术实力,技术集成的辐射效应和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油气井下作业中心明确技术创新主攻方向,重点围绕地面、井筒、油藏“三位一体”,加强高压水射流钻塞、复杂落物高效处理工具系列化等课题的立项攻关。

  培育特色增实力

  新型作业区的建设就是对过去说“再见”,是对自己说“不”,是一个挑战自我、重塑自我的过程。

  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强化自我革命意识,坚定转型升级、转型发展的道路。

  该中心制定的特色作业建设标准,就是要对标国内领先、行业一流建设目标,以更好满足油藏开发需求为导向,对现有的稠油、防砂、硫化氢、酸化、压裂、大修等各项技术进行系统梳理,精准化打造整体无短板、专项有特长的特色作业队伍,集中力量做专做强,培育优势、塑造中心品牌。

  随着加快特色作业建设,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以工具系列化、技术系统化、建设整体化为方向,强化研发配套、技术创新和综合提升,逐步实现简单施工“快”、常规施工“精”、复杂施工“专”的建设目标。

  东辛属地油藏已步入开发中后期,油水井作业施工复杂多变,施工难度大,东辛作业区每天都有10余口措施井需要协调处理、解决。该作业区把准每口井的“脉搏”,多方“诊断”,精准“下药”,总结实施了多种工艺技术,为有效解决复杂井施工提供了可行方案。2019年普通打捞井107口,成功101口;电泵井打捞15口,成功14口,效率和成功率齐头并进。

  技术支撑推动专业化发展。该中心明确技术创新主攻方向,重点围绕地面、井筒、油藏“三位一体”,加强高压水射流钻塞、复杂落物高效处理工具系列化等课题的立项攻关,引进连续油管装备,启动带压作业、修井自动化装置等技术攻关,加大三翼双齿钻头、三瓣套磨钻铣等工具攻关,逐步建立作业施工“技术包”,钻磨铣效率同比提高50%、100%,进一步增强技术实力。

  领题攻关求创新

  由项目长负责,组建研究团队,开展关键领域、瓶颈技术的攻关创新。这是该中心建立的项目领题机制,整合技术首席、总师专家、技能大师、技术骨干等技术力量,并配套创新激励政策,推动中心整体技术进步。

  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分层级、分类别确定项目课题,按各创新团队的创新水平、技术实力等领题立项。赋予项目长对研究团队、研究经费、项目奖金的管理权、分配权和相应的资源调配权。

  结合中心“1+2+2”绩效考核体系,该中心建立符合专业化管理实际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大对科技工作的奖励力度,对能有效促进安全环保、提速提质的创新项目,按照效益多少、贡献大小奖励技术人员,体现“贡献越大,收入越多”,让真正有贡献的技术人员“名利双收”,不断激发广大技术人员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

  该中心加快科研项目团队建设,重点围绕作业技术难题,做好技术创新攻关团队建设,推行技术创新项目化管理,推进专家“岗位职责+专项任务”履职模式,实行重大项目及关键技术课题专家负责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梓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