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放不下那些痛苦的人

2013-05-16 16:50:00    作者:郑美芹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任兰民 痛苦的人 校舍 自知力 精神病患者
[提要]由于当时没有条件设立专门的精神病治疗院所,他只能临时设立一个小科室从事精神卫生、精神残疾的治疗,由于慕名而来的病号逐年增多,就在2011年3月份,在利津县专门设立了一个东营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由于工作原因,任兰民的工作时间几乎是24小时,半夜里患者出现问题被叫醒赶回单位的事情在他看来也是再正常不过。

  文/片 本报记者 郑美芹
  提到精神病院,我们总想到那是一个恐怖、神秘的禁区。如电影里所演的精神病患者一般目光呆滞,有时会自言自语甚至还会打人、闹事,那种既让人捧腹大笑又让人毛骨悚然的情景,在东营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几乎天天出现。但该中心院长任兰民却三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临床护理最前线,默默忍受着患者发病时毫无理由的人身伤害与侮辱谩骂,甘做精神病患者的贴心人和健康守护者,他说,他心里总是放不下那些痛苦的人。
   来回百里地“送医”
 25年过去还关心病人一家
  当一名精神科医生并不容易,能在临床一线当30年的精神科大夫,就更难能可贵了。今年57岁的任兰民是东营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的院长,二十几岁时父亲是一名主要做精神科针灸治疗的中医,由于受父亲的影响也想做一名精神科医生。“当时就对精神病患者有所了解,上班之后发现一些精神病患者本身很痛苦,他们的情感思维却没法表述,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他们根本无法享受,更无法与人交流。精神病人一旦发作起来有的冲动伤人,有的毁物,有的放火,有的给家庭带来很多麻烦,一个家庭要是有一个精神病人,经济上和精神上都彻底被拖垮了,还无端被歧视。就是这些让我立志要做一名好的精神科医生,帮他们减轻痛苦。”任兰民告诉记者。
  由于当时没有条件设立专门的精神病治疗院所,他只能临时设立一个小科室从事精神卫生、精神残疾的治疗,由于慕名而来的病号逐年增多,就在2011年3月份,在利津县专门设立了一个东营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而说起那段时间给病人看病,任兰民记忆犹新。1988年一个外越8年的严重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南京东郊区被找回,当时由于该患者是家里唯一的男子,在外出多年里致使双方父母相继生病,整个家庭几乎垮倒。任兰民积极地给予治疗,三个月之后病人趋于好转,但由于资金问题该患者选择回家治疗。“当时我记得患者的老家在汀罗镇的一个村里,离我的单位有五六十里地,为了能够让这个患者尽快好起来,也让这个家庭能够重新找回希望,那个时候我一有时间就往他家跑,也顾不上路有多远,只想把他的病治好。”任兰民说。
  据悉,当时由于该患者长期在外身体极度虚弱,没办法只好再次转到医院,治疗了近半个月,期间任兰民几乎每天床前陪护,病人不合作,任兰民就主动给病人喂药喂饭,病情稳定时就给患者做心理梳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一个重度的精神分裂患者经过任兰民的精心治疗几乎痊愈,回家之后一些简单的家务也都可以做,至今已经25年过去了,他依然跟病人还有联系。“如果当时没有积极回来治疗,很可能会导致意外死亡,那样整个家庭就彻底毁了。”任兰民说。
 常常被打伤
 一年百余天凌晨被叫醒
  在给患者治疗时遭患者打骂从他第一天上班就适应了,至今他第一次挨打的情景还记得,那天准备查房时,一个患者突然冲动,朝着没有丝毫防备的他狠狠地踹了几脚,正好踹到腿上,当时他就被踹倒在地上,最后诊断为软组织损伤,但他并没有生气。“无端地遭病人谩骂、侮辱是常有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自知力,也不承认自己生病,你在帮他治病的时候,他就会以为你是要伤害他,作出一些反击也是正常的。处于对他们的理解,受点伤也无所谓了。”任兰民笑着告诉记者。
  由于工作原因,任兰民的工作时间几乎是24小时,半夜里患者出现问题被叫醒赶回单位的事情在他看来也是再正常不过。晚上下班之后,他还会到各个病房里再查一次才放心。一次任兰民查完房刚回到家准备休息时,一个电话打过来称患者逃跑了。“当时已经快凌晨一点了,我立刻从家里又赶到院里,组织医护人员分头寻找,直到第二天中午12点多才在患者的家附近找到。”据了解,像这种因病人逃跑或是病人出现意外情况被半夜叫回的事情,一年内任兰民会在凌晨被叫醒百余次。“为此,家里经常会给我开家庭会议,特别是近两年年龄大了,都不支持我继续做下去。但是想想患者因身体不适很痛苦时,他们的家人也备受牵连,我只要能帮他们去减轻痛苦,做医生的少休息点算不了什么。”任兰民笑着告诉记者。
 五年资助病人十几万元
 只要身体行将继续工作
  现在在东营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不少患者因病致使妻离子散,而常年的医药费也只能由市里提供一定的资助,其余的就全由服务中心无偿救助。甚至有一些病人的住院及生活费用都是由任兰民一人支付。“该院里就有五个患者,有的与家庭失去联系,有的是家庭实在是无力承担,虽长期在此治疗但是医疗费生活费都是由我来资助。”据了解,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一年住院费加生活费大约在三千元,五个病人任兰民一年就要支付一万五千元,四五年里任兰民除了无偿资助住院费外,平时他们的一些衣物也都由他一人承担,这几年总共无偿资助十几万元。“这么多年我已经把他们当作了我的家人,只要他们能好好的,可以跟正常人一样,我也觉得值了。”仁兰民说。
  据了解,30年来经过任兰民治疗痊愈的病人已经有6000余人,大多数患者出院后,仍然与他保持着密切联系,随时把自己的情况跟他沟通。而已经57岁的任兰民还有三年时间就到了退休安享天伦之乐,任兰民却告诉记者,心里放不下那些痛苦的病人,只要自己身体还行就要坚持干下去。
  一起来做微公益吧
  滴水成海,聚沙成洲,你我皆是天地间微小的平凡人。虽然没有亿万的身价、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有爱,一起来做点公益事儿吧,今天起,本报开通“微公益”平台,这是一个不算大的梦想,让我们一起,从微不足道的小事着手、积少成多,总有一天,一点点微小的爱汇集起来,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在我们的爱出发之前,这一期,我们先来讲几个“微公益”的故事吧!
  广州微博名人梁树新曾发起“铅笔换校舍”活动,在25天的时间里,他通过网络互动完成了用一支铅笔换得一座新建校舍的奇迹。第一个网友拿巧克力交换铅笔,第二个网友用电饭锅交换巧克力,然后电饭锅又被换成打印机……最终筹款158000元,换来了广西佛丁小学的新校舍。
  梁树新说:“佛丁村小学有三个孩子寄给我他们用过的铅笔,和网友交换任何物品,直到交换到价值过万的物品为止。将物品进行爱心拍卖,所得款项全用于援建校舍。”梁树新当年就是从这所小学走出来的孩子,活动不到一个月,孩子们有了新校舍。
  朋友们,一起来做微公益吧,希望更多温暖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

玉青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