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
编者按:他们忠于职守、无怨无悔、不求回报,他们的身影遍布大街小巷,用爱和温暖筑起身边的风景线。他们是身边的“雷峰”,像一颗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让雷峰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东营市文明办、中共东营市委网信办推出《榜样的力量》专栏,让我们一起向上向善,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凯强 东营报道
王长存,男,1987年出生,中共党员,利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主任、结核病防治科主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完成了两次造血干细胞捐献,为远方的白血病患者捧上了爱的种子,也点燃生的希望。王长存曾多次荣获山东省卫健委、山东省疾控中心、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东营市卫健委、东营市总工会奖励,2017、2018、2021年被县委县政府嘉奖,2019年被县委县政府记三等功,先后被评选为利津县优秀共产党员、山东好人。
2021年3月份,正在下班回家路上的王长存接到了县红十字会的电话,被告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筛匹配。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王长存非常高兴,因为自从2018年加入中华骨髓库以来,他就盼望着有机会能帮助那些白血病患者,而这个梦想终于要实现了。不过随之而来的是一丝担忧,因为作为一名“疾控战士”的他,想以最健康的状态完成捐献,而之前的体检结果显示,他不仅体重超标,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脂肪肝。为了能让自己以最健康的状态捐献,王长存为自己制定严格的了运动和饮食计划。为此,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跑步1小时,并坚持按时、合理、健康进餐。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了47天的努力后,终于在捐献前体检时,王长存的各项体检指标均恢复了正常。
2021年4月26日,王长存成功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躺在病床上的他,当听到受捐者委托山东省红十字会送来的感谢信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泪流满面。虽然按照红十字会规定,双方不能知道彼此的信息,但是对方来信中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白血病的恐惧和对生的渴望。受捐者表示,自己和王长存同龄,有3个未成年的孩子,父亲患有癌症,自己是家中的顶梁柱,如果这次白血病夺走了他的生命,这个家就塌了。当在中华骨髓库得知王长存的造血干细胞与自己完全匹配而王长存本人也同意捐献后,受捐者在给王长存的信中这样写道:“当我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是您为我重新点燃了生的希望,我将依托您这份爱的种子继续活下去,以后也将向您学习多做好事。”虽然注射动员剂使得身体疼痛、低热,而且4个多小时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但是当看到代表着生希望的造血干细胞从自己体内一滴一滴被采集出来时,王长存感觉这些不适太微不足道了。他在给身在远方的受捐者回信中写道:“愿这份爱的种子在远方生根发芽,再次长成参天大树。”。完成捐献后后,还没等假期结束,王长存就提前进入了工作状态,每天忙着核酸采样、疫情督导。同时,他还记挂着那些需要他的艾滋病患者和结核病患者,因为在这些病号眼中,他是主心骨,也是最知心的朋友。这期间,王长存一直在祈祷远方的那位受捐者能早日康复。然而事与愿违,11月份,王长存再次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被告知受捐者病情复发,恳请再次捐献。没有丝毫犹豫,王长存又一次答应了下来。但是回家后,王长存把消息告知自己70多岁的父母时,母亲虽未说什么,却默默地流下了眼泪。看到这一幕,王长存也是心如刀绞,因为母亲年事已高,而且身体不好,他不忍心让母亲为自己担惊受怕,但是远方受捐者的病情又不允许他犹豫不决。为了打消父母的顾虑,早日再次捐献,王长存咨询了多名血液科专家,并把和他们的通话录音放给父母听,告诉父母第一次捐献距离现在已经超过了半年,可以再次捐献。而且这半年来自己的身体感觉良好,并没有任何不适,最终父母支持他再次捐献。
2021年12月份,时隔7个月后,王长存又一次躺上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手术台,第二次挽救了同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受捐者在第二封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我的恩人,您给了我勇气再次活下去,您的种子已在我体内生根发芽,您的恩情无法用语言来诉说,这份恩情我会谨记心间。”。言语之间是感恩,更是爱的传递和生命的延续。素昧平生,却融入血脉亲情,远隔千里,却延续生的火种,人间有大爱,何惧千重山。王长存一年内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奉献与担当。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