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李鹊镇聚力推进“四化四治” 打造农村社会治理李鹊样板

2020-12-28 14:37:4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淑娟 李志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淑娟 通讯员 李志超 东营报道

  广饶县李鹊镇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摆在突出位置,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个根本不动摇,积极创新“四化四治”工作模式,强力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改革攻坚,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加快形成。

  广饶县李鹊镇坚持细化网格管控区域,织密基础网底,夯实管理责任,构建起“处处有网、各负其责”工作体系。坚持普通网格精细办,根据各村街巷分布,将59个村级网格再细分为1337个“微网格”,由1名党员代表、1名志愿者共同包靠1个“微网格”,负责信息排查、民意收集等工作。疫情期间,市县下发的摸排信息,通过“微网格”可在15分钟内落实到户,30分钟内反馈到位。坚持特殊网格专业办,在工业园区打造了全县第一个专属网格工作站,将150余家企业细化为6个专属网格,会同部门做好巡查工作,实现问题早发现、信息早报告、隐患早治理。

  网格服务精细化。广饶县李鹊镇建立“力量下沉、组团服务”机制,每名班子成员包2—3个网格,151名机关干部包格挂点,村党组织、卫计主任、社区民警、安全环保、群团组织等组建网格专业服务队,周五集中下村日驻格办公。不紧急问题,周五驻格时统一处理;紧急问题,实行“点餐式”服务,涉及部门第一时间到格协调解决。

  网格管理精细化。健全管理制度,将信息采集、事件上报和上下班打卡等情况与工资挂钩,将个人表现与入党、村干部选拔挂钩,将部门参与情况与年终综合考评挂钩。截至目前,3名表现优秀的网格员被推荐入党,7名网格员被纳入村“两委”后备力量人才库,2名表现较差的网格员被辞退,2个落实较差的部门负责人被约谈。

  平台建设智能化,创新“慧治理”。坚持以科技引领为着力点,强化智慧村镇建设,打造起了数据汇集、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快速解决、跟踪问效的闭环治理体系。及时更新“一张图”。将9839户住宅、5个居民小区、156家企业、386家“九小场所”、11所学校、18条镇村道路、3条河流和居民信息全部汇集到三维电子智慧地图上,分类别落图标注,涵盖网格管理、“雪亮工程”、党建、智能旱厕管护等模块。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社区、村对于管辖范围内的变化情况,每天随时上报,每周集中上报;与民政、派出所等部门互联互通,及时更新信息,确保精准有效。

  视频覆盖“一张网”。在村庄路口、街巷、“四闲院落”、坑塘、河道、主要道路、边界等区域安装智慧监控2000路,语音喊话、自动报警、智能侦测,覆盖率100%,实时在线率达98%以上。在镇域高点安装鹰眼11个,全景无死角、高清大视野摄像,覆盖半径6公里。截至目前,已与公安监控系统联网,协助破获违法案件25起,在禁毒、院落排查、企业监控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快速处置“一条龙”。发现问题后,群众可利用机顶盒、手机APP“一键报警”功能,通过网络迅速汇总至镇级处理。镇平台对于监控发现、群众反映和村级上报的问题,第一时间利用微信群、手机APP分流处置。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明确部门职能、响应速度、办结时限和结案标准。在今年全市民意调查中,社会治安、扫黑除恶工作分别列全市第一、第二。

  矛盾调处源头化,推进“微治理”。强化源头治理,全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坚持小事不出村,倡树“有事找村干部”理念,严格集中办公、轮流值班和首问负责制度,督促热情接待群众来访、限时答复解释问题。建立村“评理调解室”,由村法律顾问、有威望的老党员和热心的退休干部组成调解队伍,探索“专调+民调”“能人+贤人”化解模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坚持每季度开展“说事”活动,让村干部把自己任期内承诺的事、实际干的事、干成的事,主动讲给群众听,减少干群矛盾,打消群众疑虑。近三年来,村级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50余件,开展各类“说事”活动40余期,零上访村达到75.4%。

  坚持大事不出镇。整合部门力量,设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一站式联合接待、一揽子调解处置、全链条解决问题,确保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李鹊司法所作为全国模范司法所,聘有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下设调解室、法律援助室、心理矫正室等功能室,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省市县交办的8起信访积案全部清零,时间跨度27年的小张村刘文明案和23年的东辛张村孙朋飞案成功化解。

  为民服务专业化,实现“共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用心用情服务群众,将治理成果变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效。小事贴心。针对老人日间无人照料情况,在黄东村率先探索开设“一元餐厅”,70岁以上老年人每餐自己掏1元钱,周一至周五的午餐全部在餐厅解决,每天一个菜、五天不重样。等餐时间一块读书看报、打牌下棋、唱歌跳舞,既饱了胃,又健了身,更悦了心。此外,针对孩子课后缺少看护情况,在梨园村建立“七彩书苑”,由退休教师当志愿者,辅导孩子课后学习,帮助村民解决因务工务农忙碌无暇顾及孩子课后学习和安全问题。这些“小事”的解决,既培育了乡村文明新风尚,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让村内事务开展更加顺畅。

  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开展“菜单式”服务,精准确定惠民实事,让群众更好地享受发展红利。针对群众出行问题,总投资8000余万元,在57个村有序推进道路硬化户户通工程,硬化大街小巷630余条,户户通覆盖率达到100%,赢得了群众广泛支持。

  坚持“红色领航”工程,广饶县李鹊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凝聚群众力量,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疙瘩事”。以人居环境整治为例,针对脏乱情况反复问题,李鹊镇深化群众共建行动,引导群众从旁观到配合清理垃圾柴草、从支持到主动参与“美丽庭院”建设,激发了“主人翁”意识,凝聚起了思想共识、行动自觉。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快推进,长效保持机制逐步建立,党群一心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初步形成。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鲍梓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